2016年8月20日
本周繼續HPE的分析。以往HPE最大的問題是業務太分散而缺乏增長點,因此容易被EMC、Cisco等大中型企業,如NetApp、Arista等逐一擊破,拆售資產是HPE的最佳手段。在向CSC賣掉企業服務[Enterprise Service(ES),見上周本文]後,HPE目前的業務剩下企業群體[Enterprise Group(EG)]、軟件和金融服務等三類。把非核心業務賣走,聚焦於EG內的網絡(networking)、移動及雲端方案專家Aruba,是HPE的未來。這樣的拆售並非憑空想像,且成事機會極高,下文將分析有關原因。
HPE意圖拆售的資產在巿場上甚為搶手。由於涉及大量的數據料搜集,伺服器和儲存縱使是薄利生意,卻具有高度戰略意義,能得到它們即表示公司不再因國家安全為由被摒除在外,能加速買家的國際化進程,如內地的華為、聯想等,都是潛在的買家,因此HPE可以善價而沽,在剝離後,也因業務專注毋須再用「行貨」(generic)的分類加總估值法(SOTP)衡量企業價值,HPE股票的價值由此提升。
積極併購 爭取市場優勢
更重要的是,HPE產業組合與資產負債情況尚未理順,EG、軟件和金融沒有明顯的協同效應或獨自優勢(如軟件巿場份額不足1%),這令HPE的併購更形積極。
8月11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 HPE以2.75億元(美元.下同)收購老牌對手Silicon Graphics International,作價為0.5倍企業價值銷售比(EV/Sales), 交易既消滅了一個主要對手,也加強HPE在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和高效能電腦業務(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businesses)的領導優勢,這樣的交易想必陸續有來。
再說,HPE管理層善於執行心中所想,優秀的經營紀錄足以證明。例如管理層深知現時的業務組合乏善可陳,他們便對3PAR、3Com和Aruba等公司積極兼併,只要稍為與對手比較,就能輕易與同業分出高下。
讓我們看看與Cisco的比較。8月16日消息指出,Cisco Systems大幅裁員1.4萬人,佔總員工人數20%,Cisco稱要從銷售路由器(routers)與切換器(switchers)的傳統生意轉向防火牆(firewall)、雲端和保安系統,此乃Cisco行政總裁Chuck Robin自去年7月上任以來的首個大動作;對比之下,HPE早於5月時已減少編制的規模更大(10萬人或四成)。
說到業績,HPE也明顯較佳,如切換器今年第二季增長18%,而Cisco卻倒退3%。由此可見,HPE今年在伺服器、以太網切換(ethernet switching,用於連接公司內聯網的電腦)和儲存的巿場份額擴張,較同業事事領先,成功絕非幸致。
以周四股價21.64元計,HPE的巿值達360.6億元。HPE 2016年公司指引的每股盈利為1.85至1.95元,2016年巿盈率為11.1至11.7倍。
雖然僅與過去兩年水平相若,但HPE若把非核心業務剝離而專攻移動、網絡和雲端,整間公司的巿值已有288億元,再加上現金115億元及獲贈的新公司(CSC-ES,見上周本文)的股票66億元,巿值更達469億元,潛在升幅達30%。
另一方面,撇除現金值,預計HPE的巿盈率在2016年僅10.1倍,也能計算出相較同業的13倍的三成折讓,人們因「巿場先生」對HPE的唾棄深感不公。
估值便宜 競爭力勝同業
公司的現金充沛,以23億元出售H3C 51%股權予中國清華的Unisplendour,及以8.25億元放售印度外判公司Mphasis予Blackstone Group LP後,股份回購授權增至48億元,讓今明兩年足有5%的EPS增長。
總括而言,縱使以目前業務分布來看,HPE難有驚喜,但它的競爭力遠勝同業,無論是企業重組(corporate restructuring)、科研和併購都相當出色, 估值不高而潛在回報可觀,使HPE不失為穩妥的事件驅動(event-driven)投機。
上月底筆者榮幸得到台灣財經雜誌《今週刊》邀約,每月在共同創作專欄《征服股海》撰寫價值投資分析文章,焦點在美股和港股,與《上善若水》雷同,首篇將於9月1日見報,歡迎關注。
http://facebook.com/yiuwinghim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LIBOR急升背後元兇 |
上一篇: | 風險與年資孰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