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3日
連續兩周分析港股以後,回到美國主場。由於今次談及的這間公司對非IT人而言較陌生,因此要先介紹其背景。HP Enterprise於2015年11月自Hewlett-Packard分拆出來,從那時起,HPQ做電腦、打印機等硬體生意,HPE則從事企業方案的軟件及網路業務。HPE的主要顧客包括Dropbox、Microsoft、零售商Home Depot、航空巨子Boeing,以及在Linux系統上操作的開放原始碼軟件專案公司Docker等。
HPE股價自今年2月中的11.62元(美元.下同)低位,上升近九成,至近期的21.78元水平,升幅確實驚人,也可看出投資者對HPE信心滿滿,原因為何?以下可解釋HPE的優勢。
目標明確 打造雲端龍頭
首先,公司的目標明確,HPE開宗明義要成為世界一流、通往眾雲(multi-cloud )環境的橋樑。
相對於使用不同雲端服務商以獲得IT骨幹(IaaS)或軟體(SaaS)服務,眾雲環境有增強選擇的彈性,減低過分依賴單一服務商的風險,因而漸成雲端環境的首選。要成為一流的眾雲商,HPE必先開發新一代的IT建構(next gen software defined infrastructure),為其創製最合適的硬件配套,如驅動程式、存儲、網絡等,嶄新和巿場獨有的產品不可或缺。今年3月15日,HPE發布的Hyper Converged 380新產品,正是眾雲策略的重要一環,HC380的雙節點(node)配置結構,可根據客戶公司的需求擴展至16節點;HC 380既瞄準中小型企業,也能讓較大的跨國企業們設立地區總部或分支等企業遠程站點(enterprise remote sites)時更加便利,HC380的3種配置,即擁有通用虛擬化(general-purpose virtualization)、雲端、虛擬桌面基礎架構(cloud, 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富有彈性、設立及運行都非常簡單,因此受到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所喜愛。
其次,HPE管理層處事大膽果斷,雷厲風行是其特色,這在近期連串動作中最顯然易見。HPE的原有業務為企業群體(Enterprise Group)、服務(ES)、軟件和金融服務等4大類,服務佔收入的35%,但當管理層發現服務拖累了公司的雲端策略,公司毫不猶豫馬上將之賣走。服務板塊的剝離,讓年均自由現金流21億元的HPE,加上售賣服務得來的20億元,將令2016年底的手頭現金幾乎倍增至70億元,讓公司有足夠彈藥進行研發與併購。
遠見造就機會 突圍而出
HPE亦善於製造雙贏。它以甚低的85億美元合約作價,出售ES予S&P 500要員、IT方案開發商CSC,對CSC ES確立龍頭地位極有幫助;交易完成後,又能繼續維持與CSC ES的合作關係,使HPE的客人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務,讓他們登門造訪HPE時,仍可輕易採購私有雲(Private Cloud)配搭虛擬私有雲(Virtual Private Cloud),或由供應商負責管理的託管型私有雲(Managed Private Cloud)服務。
最後,公司具備遠見和恒心,在4年前已積極投放R&D,作為行內的專家,在存儲、網絡、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 converge)等領域率先進行相關研究,使HPE的產品滿意度為行業之先。以雲端服務HPE Helion為例,該產品由眾多開放原始碼軟件(open-source software)和集成系統(integrated systems)組成,專用於企業雲端運算,在2014年5月啟用後的6個月,據巿場調查公司尼爾森(Neilson Ratings)發現,用戶評價為所有B2B產品之冠;只有深知用家需求和用心開發產品的少數公司,始能在強手如雲的企業雲端運算巿場中突圍而出。
HPE的科研、洞見和執行力令人折服 ,這也讓HPE在獲利能力上優於同業,例如在第二季的業績發布中,主席兼行政總裁Meg Whitman稱在儲存業務上,HPE是芸芸業者如EMC、NetApp、IBM和Dell等企業中,唯一一間在過去兩年均能奪得巿場份額的企業。
本欄下期將講述HPE的經營風險和價格水平。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選舉周期繼續支持美股表現 |
上一篇: | 我們沒有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