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7月8日

信析 信析

烽煙四起欠對策 歐國蒙難各自飛

環球金融市場最近出現極為詭異的情況,一方面避險資產如黃金升至兩年高位,已發展國家綜合債息再度跌至0.4厘的極端水平,全球負利率債券總值超過11萬億美元;另一方面,資金大舉撤出歐洲及亞太區,並流向北美市場,推動美股標普500指數與道指雙雙逼近歷史高位,僅差不足2%就可再創新高,在在突顯英國脫歐公投造成的骨牌效應不斷擴散。

歐洲聯盟瓦解的隱憂促使資金離開歐羅區,間接加劇意大利金融危機(見周三本欄)。正當意大利第三大銀行因龐大的不良資產被沽空狙擊時,該國總理倫齊炮轟德國,聲言假如意大利銀行業壞賬的風險值等於1,其他歐洲大行的衍生產品風險值就是100,暗批德意志銀行(下稱德銀)才是當前最危險的計時炸彈,反擊德國限制意大利動用公帑注資銀行的做法。

德國的確是泥菩薩過江,最大銀行德銀連續兩年在美國聯儲局壓力測試中「肥佬」,債券接連被降級。更重要的是,德銀持有的衍生產品價值逾72萬億美元,相當於德國GDP的21倍。德銀股價屢創新低,目前市值不足200億歐羅(淨資產值約600億歐羅),一旦衍生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其交易對手將承受巨大風險,引起的震撼不下於2008年雷曼爆煲。

至於脫歐主角英國,則陷於脫歐後樓價重挫兩成的恐慌情緒,房地產信託基金掀起贖回潮。本來只有一家規模僅僅29億英鎊的英國標準人壽投資(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房地產基金出現客戶集體要求贖回,但當該基金宣布中止贖回交易後,隨即引發恐慌性贖回,6月23日脫歐公投至今已有7個同類基金宣布暫停贖回安排。若情況進一步惡化,恐怕會演變成英鎊信心危機。

不過,以上種種並非筆者最憂慮的地方,歐洲執政者毫無實質對策應付危機,才最令人擔心。倫齊牙力不足以拗贏實際掌控歐盟話語權的德國,只能禁止沽空個別股票穩住市場;德國表面上一視同仁執行維護納稅人利益條款,實際上是借市場動盪增加與英國談判的籌碼;英國則像無主孤魂,提倡脫歐的政客先後閃退,執政黨卻未祭出任何計劃指引前路,嚴重打擊投資信心。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Index)最新走勢顯示,無論是英國還是歐盟,質疑經濟前景的輿論之多,已突破2011年至2013年歐債危機的高峰期,就連美國亦升至雷曼爆煲時期高位【圖】,象徵踏入後脫歐時代,投資主題將圍繞「不確定性」一詞,避險資金亂竄,寬鬆貨幣政策料維持更長時間。

這次歐洲金融風暴的起因與過去有別,並非單一「大得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出事釀成火燒連環船,而是火頭四起,附以各懷鬼胎的政客及闊佬懶理的金融機構,靜待公帑為危機買單及央行印銀紙救亡。在前景未明朗,市場Risk off情緒持續,國債、美元與貴金屬等市場的交易勢將更為擠擁。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