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
英國脫歐公投前最後一周,留歐派支持者工黨國會議員Jo Cox遇刺身亡,所有拉票活動暫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相關報告及民調亦推遲24小時發布。市場寄望公投延期,隔晚歐美股市和英鎊滙價反彈,扭轉此前頹勢。
執筆之時,英國公投延期的傳聞尚未見官方回應,有可能只是市場一廂情願罷了。對公投結果而言,遇襲事件會否改變民心所向至關重要,還待民調報告再作評估。不過,面對英國公投和環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趨升,金融機構以美元融資的成本愈來愈高,則是鐵板釘釘之事實。
首先,銀行借貸成本的參考指標「遠期利率協議與隔夜指數掉期之利差」(Spread of Forward Rate Agreement/Overnight Indexed Swap,簡稱「FRA/OIS利差」),創2012年以來新高,反映銀行體系信貸壓力持續上升。
另外,綜合歐羅、日圓、瑞郎和英鎊兌換美元3個月期貨幣基準互換(Average 3-Month Cross-Currency Basis),即金融機構為了規避滙率風險, 把外幣計價的貸款兌換為等值美元貸款,到期後再換回外幣等值貸款的操作;期間金融機構所支付的利息/溢價,則可作為美元供求變化的參考。彭博報道,目前遠期外幣兌換美元掉期溢價,已觸及2015年底以來最高水平,反映金融體系以美元作避險的渴求驟增。
有分析指出,一旦公投結果乃英國離開歐盟, 外滙市場勢必大亂,甚至將鬧「美元荒」,故此各地央行正密謀對策。目前為止,已知日本央行為防國內金融體系的美元流動性短缺,正計劃拍賣美元予當地銀行;奧地利央行行長兼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Ewald Nowotny則透露,歐洲央行已準備好啟動與英倫銀行的貨幣互換協議,以及承諾向歐洲銀行業提供無限量流動資金,保證銀行能正常滙兌。
本欄周三提及近期貨幣波動指數變化,以至風險逆轉利率市場的部署,反映G7工業國貨幣正處於是次英國脫歐公投的風暴中心。不過,如美、 歐、日、英、加國和瑞士等央行能攜手穩定市場,必要時甚至使出2001年「九一一」恐襲後設立的貨幣掉期機制,協調無限量交換貨幣和釋放美元,並築起防火牆,將可增強市場對央行維持滙率穩定的信心,減緩英國脫歐所帶來的衝擊。
至於亞洲新興市場貨幣,從【附圖】可見,摩根大通亞洲貨幣指數(ADXY)自4月起趨跌,年內升幅迄今回吐近半。除了減息風吹未停之外,參考坡元、新台幣、韓圜等亞洲貨幣的風險逆轉利率走勢,推算亞洲貨幣滙價下挫的對沖成本已連續7天上漲,反映期權投資者正部署亞洲貨幣淡倉。英國脫歐公投會否殃及池魚,成為大鱷沽空亞洲貨幣的契機,值得關注。
目前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性指數(VIX)已由6月初的14.2急升至19.5之上,反映金融市場仍處動盪不安的局面;由於美元扮演避險角色,需求依然殷切。不過,投資總要有Plan B,假設最終留歐派勝出英國公投,歐盟解體危機消弭,歐羅有望出現新一輪反彈,屆時若美滙指數下破年內低位91.8,金融市場形勢則須重新審視。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