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18日

管理新思維

重燃香港創業精神

統籌:陳志輝(中大EMBA課程主任)

主持:陳志輝、羅曼穎

嘉賓:馬衡(浩觀共同創辦人)

整理:謝冠東

 

陳:陳志輝  羅:羅曼穎     馬:馬衡

羅: 今天的題目是「重燃香港創業精神」,為何要重燃?香港不是本來就有這種精神嗎?

陳: 雖然有這種精神,但其實不強。例如我問班上同學,有多少人想創業?一班50人中,只有一兩人舉手。雖然問心也許有十多人都想創業,但卻不敢宣之於口,決心不足,甚至有些已經創業的人也要瞞着家人,生怕他們擔心自己的生計。可見創業並非是香港盛行的一種文化。

恍如校園的工作空間

羅: 今天的嘉賓Theodore創辦了浩觀這個助人創業的機構,可謂雙重創業。浩觀英文名是Cocoon,據說概念源自《天繭》這齣電影。

馬: 這是家父馬墉傑先生所起的。他說要協助年輕創業者,最好是請富經驗的人與他們攜手合作,而年長的人與年輕人共事時,亦能重拾年輕心境,回憶當年的拚搏歲月,可謂相得益彰。

陳: 為什麼你會有志創立這個組織?緣起是什麼?

馬: 大約十多年前吧,我從美國畢業歸來,曾與父親商量應創辦什麼事業。他說,應做前人所未做的事。我便在家族企業MaBelle開創了珠寶的網上商店,當年也算十分前衛。

我素來喜歡接觸互聯網科技,只是未必有機緣與這些人才碰面。記得在2010年,有朋友介紹數碼港的Startup Saturday,知道那裏人才薈萃,實在不容錯失。當天我首次在香港聽到共用工作空間這概念。

羅: 是否共同租用一個辦公室,就叫共用空間?

馬: 基本是這樣。我們的設計就像學生到圖書館做功課,圖書館空間寬闊,有很多書桌,也有寬頻和印表機,任君使用,當中不同會員正創辦不同事業。這種書桌在外國稱為hot desk,並非個人專屬的座位。上一位用過之後,下一位過來會感到仍有餘溫。座位是公用的,他們的私人物品則可放在儲物櫃,感覺有點像重返校園。

陳: 我們到瑞典參觀,也發現當地盛行這種新型辦公室。他們可能手持iPad,隨意坐在沙發上,過一會又起身去喝杯咖啡,跟同事碰個面,可能又傾談出一點成果。然後又找一張書桌,為手提電腦插上電源,埋首工作。

創業意念推銷

馬: 在Startup Saturday當天,有一個推銷環節(pitching event),由創業者輪流發言,爭取投資者的支持。其中一位是來自美國的Jon Buford,他指香港需要這種共有空間,並在灣仔街市附近找到個1000呎的合適地點,以及已找到30名創業者想承租,他只欠十萬元的兩個月租金按金就可啟動。我覺得值得支持,便給予資助。

跟他一談,原來即席已有另一人提出資助5萬元,所以我們只須出資餘下的5萬元。家父亦覺得Jon有理想、有計劃,只是尚欠一點資金,他認為值得支持。

陳: 可是灣仔這個公有空間已經結束了。

馬: 他經營了兩年,又再繼續在其他領域創業。當時我們每月前往探訪,因他們每逢周一會舉行大會,請不同會員分享他們創辦的事業。我們聽得津津有味,覺得他們做得很出色。

一年過後,有一天父親竟突然從阿拉斯加打長途電話給我,那肯定非比尋常。我以為是談我們的首飾生意,但他卻說想把最近購入位於天后的物業,改造為共有空間。這令我意想不到,那裏面積達14000呎,竟用於這項難以圖利的項目,這是真的嗎?他說,在灣仔看到很多創業的故事,希望更多香港人能發揮創業熱誠,就讓我們伸出援手,略盡綿力。那時我的姐姐馬殷看到我們創辦時手忙腳亂,就想幫我們一把,於是成為共同創辦人。浩觀於2012年6月1日正式成立。

以各式活動帶動創業

羅: 你說租用浩觀的都是會員,你們如何招收這些會員?

馬: 他們通常是不請自來。他們想創業,要找個地方,一問同道中人,就會認識到浩觀。但我也徵詢過朋友意見,看看怎樣令浩觀一炮而紅。有位朋友提議我辦bar camp,那是一種沒有議題的會議,由當天的出席者即興決定探討的內容,可稱之為unconference。原來這種活動深受創業人士歡迎,我們請了箇中高手Belle和Ben,於7月在浩觀舉辦了第一場大型bar camp,當天有200多人出席,浩觀的名字很快就在創業圈裏不脛而走。

陳: 對比非會員,成為浩觀會員有何益處?

馬: 有些會員是我們的租戶,有些則只是來參與活動。會員要繳付年費,而非會員則要個別活動付款,但費用也不高,每次百來元。相比圖利,我們更希望能滙集各方人才聚首一堂。自初次舉辦bar camp後,我們發現活動能夠滙聚不同背景的人,互相分享創見,擦出創業火花。過去數年我們不斷舉辦活動,2014年舉辦了142項活動,2015年更有163項活動。

立志創業的中學生

陳: 每年舉辦如此眾多的活動,會否感到吃力?

馬: 幸好我們有幾位優秀的同事,他們都甘之如飴,再者,不少活動均是與其他團體合辦。香港有不少機構,特別是科技企業,都渴望找個互相交流的地方,並向廣大創業人士介紹他們的創新科技,浩觀就是一個不錯的選址。小米、阿里巴巴、Google、Dropbox等均曾與浩觀合作,通過各種活動吸納客戶,並聽取創業人士的想法。林林總總的創業活動,令浩觀在芸芸共有空間當中達到差異化,增加了對創業者的吸引力,並能協助創業人士不斷成長。

羅: 浩觀會員多是已創業人士,但不少年輕人甚至中學生,都有很多創業的念頭,可是香港的中學並不熱中於談論創業,你們會否考慮也讓年輕人參與浩觀的活動,讓他們更深入認識創業,及早埋下創業的種子?

馬: 也有年輕人參與的。過去三年,最年輕的是一名中學生,16歲的Ryan。他聽到浩觀的Startup Weekend,很感興趣。參與者要在54小時內構思一家新公司,而Ryan更在這個周末裏得獎,獎品就是浩觀的會籍。於是他能繼續不斷參加浩觀的活動。

陳: 這是一項重要的履歷,不少同學求職時請我寫推薦信,但我看了他的經歷,也不知從何下筆。他說自己讀了幾年書,修了哪幾科,奪了多少個A,那個故事根本不能令人動心。但如果他能加上在浩觀得獎的經過,整份履歷就生色不少。我可以問他:16歲的你為何會走到浩觀?你怎樣贏得獎項?那天有什麼競爭對手?給了你哪些啟示?這樣推薦信就較為言之有物。所以希望同學能多開放自己,多參與一些有益的場合,觀摩社會裏的人才是怎樣做事。

羅: 他贏得的比賽,是否就像Jon Buford當年在數碼港的推銷環節?

馬: 他與另外三名男生組成小組,在54小時裏構思了公司後,就向幾位評判做簡報。他自學編寫電腦程式,頗具天分。那天他們的意念可能有點奇特,但所展現的創新熱誠,觸動了評判的心。他們希望成立一個網站,幫中國人在韓國物色整容醫院。

他們指這項需求巨大,而中國人大多不懂韓文,亦不知各家醫院專長做哪種類型的手術。小組裏有一人是韓國人,因此較熟悉門路。Ryan則親自上台演繹,我們對他的表達能力擊節讚賞。原來一個16歲的小子,也可以講得頭頭是道,絲毫不比30歲的資歷豐厚人士遜色。

記得他最初只是單槍匹馬來到浩觀。創業是無分年齡的,你對創業有興趣,想知多一點,學多一點,自然就會找到方法,經Facebook或各種途徑與創業的社群結緣,開始追逐你的人生夢想。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