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5日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沸騰時代降臨 高溫逼各行業求變

各地科學家紛表示,今年7月是地球歷來最熱的一個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形容「全球沸騰」的時代降臨。酷熱常態化,極端高溫由以往在很少地方發生,甚至多年才出現一次,如今變成許多地方受波及,每年酷熱的總日數達一兩個月,所有行業都遭殃,必須改變營運模式來適應,重塑全球經濟。

說起氣候變化對經濟的打擊,經常談及颱風、水浸和乾旱等天災,但更直接的影響是高溫趨頻仍。人類在炎熱環境下工作,難以集中精神,行動變慢,判斷力減弱,生產力必然下降,嚴重者會出現暑熱(heat stress),導致熱衰竭、熱痙攣、中暑等問題。

2030每年工時料大減2.2%

炎熱增加工傷的風險,例如操作機器時手掌多汗或一時眩暈,便很危險。如果物件的表面灼熱,工人直接觸摸時會受傷,美國西南部近日有人在街上不慎跌倒,皮膚因觸碰到瀝青路面而灼傷,瀝青能吸熱,溫度可接近攝氏80度,假如這是工廠內的鋼鐵和機器表面,情況更不堪設想。可見炎熱是職業安全的一大風險。

而且,建築業等戶外工作行業,以及一些本來就要忍受高溫的工種,例如要穿上保護衣的員工,在酷熱天氣下不能工作,需要缺勤。上述全部因素皆令生產力降低。聯合國機構國際勞工組織(ILO)預測,到2030年,全球每年因為暑熱而喪失2.2%工作時數,較1995年增加57%。

重置廠房選址適應新環境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學者去年推算,於1992年至2013年的21年間,高溫導致世界16萬億美元經濟損失。全球氣溫仍會趨升一段時間,這些損失數字只會更嚴重。

以往討論氣候變化影響經濟,主要關注「聽天任命」的農業,以及天災造成財物損毀,現在氣溫超過人類可忍受的門檻,則全部行業無一幸免,甚至對工業等其他產業的打擊較農業更大,特別是勞工密集的行業。

戶外工作是重災區,但室內辦公同樣危險,很多地方的工廠、倉庫和其他藍領工作地點沒有冷氣,南亞和東南亞的廠房因為成本考慮而只安裝風扇,美歐多地則由於很少熱到需要開冷氣而普遍沒有裝設。除了人們以外,機器等各類設備在太熱情況下也不能順暢運作,甚至容易壞掉。

暑熱會加劇貧富不均,愈貧窮的國家和工種,愈受氣溫上升打擊。根據ILO數據,南亞2030年會因為暑熱損失5.3%工作時數,餘下3個損失高於世界平均值的地區西非、東南亞和非洲中部,全部都是發展中國家為主,這些國家在適應氣候變化引發的天災,本已能力較弱。行業方面,農業、建築、紡織等較受影響,收入較高的IT和白領工作相對易適應。

人類不會坐以待斃,總能作出調節以適應新環境,有些改變會為經濟、產業和工作模式帶來永久變化。商界需要重新考慮營運地點的布局,例如工業習慣在河邊設廠,方便冷卻機械和接近河運,惟高溫令河水蒸發,沿河地帶再沒優勢。

企業增設施消暑 推高成本

朝九晚五的辦公時間也可能要告別,有些人提出朝六午二,或者把午餐時間延長,變成在上午和黃昏工作,總之要避開最炎熱的下午,一些國家已要求建築地盤夏季期間只在上午施工,每天工作6小時。而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部分公司在家工作(WFH)安排,以及正在討論的4天工作周,均可能用來應付酷熱。

企業還要實施大量小措施,協助員工消暑,最基本的是在更多地方安裝冷氣。地盤等戶外工作地點需要增設噴霧系統和冷風機,甚至搭建內設冷氣的臨時避暑中心,員工每一更工作縮短,讓他們有更多休息次數。

全部應對酷熱的措施都涉及成本,企業最終須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事實上,只要生產力下降,就會引發通脹壓力,極端高溫將成為推高全球物價的重要長期因素。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