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4日
北溪天然氣管道去年9月爆炸導致氣體洩漏,美國資深記者赫什(Seymour Hersh)一篇指控美國為幕後黑手的調查報道,讓美國難堪,白宮反指赫什造假新聞。從事新聞工作60載的赫什曾揭露多宗美軍醜聞,最轟動的是1969年披露美軍在越戰期間屠殺平民,繼而奪得新聞界最高榮譽的普立茲獎,被視為最令華府畏懼的記者。惟近年報道缺乏有力證據,不時捲入假新聞風波。
揭美軍越戰屠殺平民成名
現年85歲的赫什出生於芝加哥一個猶太裔移民家庭,父母分別來自立陶宛和波蘭。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父親在當地黑人社區南區(South Side)經營乾洗店,在兒子17歲時去世。赫什學業成績欠佳,高中畢業後只能升讀質素參差的社區大學,直至一名教授察覺到他的寫作能力,便推薦他轉讀著名學府芝加哥大學。赫什取得學士學位後,隔年考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惟成績太差於第一年被踢出校。赫什受訪時形容,他的家鄉是個很適合「書蟲」的地方,但自己什麼都學不到。
修讀法律失敗的赫什決定投身新聞業,最初在小報打工,到1965年加入美聯社華盛頓分社,主要報道軍事和國防新聞,一年後開始報道美軍參與越戰,並獲得晉升機會。1968年,主張反戰的時任民主黨參議員麥卡錫(Eugene McCarthy)參與總統初選,赫什短暫離開新聞界,擔任麥卡錫的新聞秘書。不過,赫什始終認為文字影響力很大,於是很快重返新聞業,但只在一間新成立的新聞機構任職自由記者。奈何自由記者收入不穩定,赫什接近身無分文之際,遇上一名改變他一生的「消息人士」,協助他揭發美軍越戰時的暴行。
當時一名反戰律師給予赫什線索,指一些美軍在越南美萊村(My Lai)濫殺無辜。赫什沿着消息追查,接觸一名剛從越南回國的新晉將軍,二人交談期間,該名將軍大爆名為凱利(William Calley)的陸軍中尉因殺害至少109名越南平民,接受軍事法庭審判。為求接觸凱利,赫什毅然前往凱利身處的佐治亞州班寧堡(Fort Benning)軍事基地,他避開軍官,成功相約凱利在基地外一個公寓,一邊食飯飲酒一邊訪問。凱利承認殺害越南人民,但堅稱只是執行上司命令。
被形容似「新聞界恐怖分子」
即使赫什有大新聞在手,但主流媒體認為在戰爭時期披露具爭議性內容存在風險,拒絕刊登赫什的獨家文章,最終由設於華盛頓的小型新聞機構Dispatch News Service買下他的報道。這篇「美萊村大屠殺」的文章轟動全球,獲全美36家報紙以赫什署名轉載,報道亦加強民間反戰聲音,加快推動美軍撤出越南並結束越戰。第二年,赫什憑報道奪得1970年普立茲國際報道獎。
憑揭露美軍暴行讓赫什迅速在新聞界崛起,1972年獲《紐約時報》招手,負責跟進由對手《華盛頓郵報》獨家披露、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政治醜聞「水門事件」,成功挖出時任尼克遜政府一連串醜聞,包括支持智利軍人皮諾契特1973年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總統阿連德、秘密轟炸柬埔寨以及利用中央情報局監視政敵。
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在2001年9.11恐襲後,以打擊恐怖主義和取締大殺傷力武器為由攻打伊拉克。2004年,赫什三度發表文章揭露美軍在伊拉克阿布哈里卜監獄(Abu Ghraib)虐待伊拉克囚犯,他披露美軍使用的酷刑以及軍方高層如何涉事。事件驚動華府高層,國防部直斥指控是一派胡言,據報喬治布殊亦私下指赫什是「大話精」。曾被赫什揭露涉及不當商業交易的國防部前鷹派官員珀爾(Richard Perle)形容赫什為「美國新聞界最接近恐怖分子的人」。
消息來源多靠底層情報
赫什的報道及採訪手法與揭發水門案的《華郵》著名記者伍德沃德(Bob Woodward)不同,不是透過訪問政府官員獲取消息,而是從「食物鏈底層」套取情報,消息來源都是新相識的人,但赫什表示接觸這些人時會提高警覺。
近年赫什的文章過度依賴匿名來源,沒有事實查核消息,導致公信力下跌,例如他聲稱美國特種部隊由天主教會主業會(Opus Dei)秘密控制、土耳其使用化武殺戮平民並嫁禍敍利亞政府,最引起爭議的相信是赫什基於兩個匿名消息來源,宣稱巴基斯坦協助美國擊殺恐怖組織「阿爾基達」前領袖拉登,而不是美軍特種部隊單方面行動。赫什回應批評聲音,指「匿名消息」一向是美國新聞主要來源,他堅信自己的報道正確,正因揭發一個秘密世界,才會顯露當中錯誤的事。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撰書爆甘迺迪情史最轟動 |
上一篇: | 審視軍隊實戰力 非只為斷定輸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