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6日
受到能源漲價及供應短缺夾擊,歐洲工業叫苦連天,一些能源密集的行業如金屬、紙和陶瓷製造商負擔尤大,導致愈來愈多企業關閉,把生產遷至其他地方,甚或另闢蹊徑入口原料。
歐洲的天然氣價格較美國高近6倍,重創其工業競爭力,可能對經濟構成深遠影響。俄羅斯擴大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意味俄國短期內難望對歐洲恢復穩定的天然氣供應,能源價格亦難以回復持續低企。
事實上,能源價格上漲對經濟的影響已逐步浮現,歐洲經濟大國德國長期以來的貿易盈餘已縮減,主要是進口能源成本急升,抵消了高價值的汽車和機械出口,加上化學企業開始把生產遷出該國。
福士擬遷出德國
德國塑膠生產商Covestro表明,若情況持續,公司不會在歐洲增加投資,而是轉投亞洲,因為在亞洲能找到較德國和歐洲現貨市場價格低得多的能源。歐洲最大車廠福士汽車(Volkswagen)近日警告若能源價格未有回落,可能把生產遷出德國和東歐。
包括福士和寶馬(BMW)在內的製造業亦致力從依賴天氣然,轉向原油或煤炭,以維持設施繼續運作。平治(Mercedes-Benz)則提高主要汽車零件的生產,增加庫存,為關閉德國廠房的可能做準備。在法國,玻璃生產商Duralex表示,儘管訂單爆滿,銷售亦有增長,但其窰爐已停運5個月。
歐洲各地政府設法緩解能源危機,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過去周末到訪中東,暫僅獲阿聯酋保證付運一油輪液化天然氣。歐羅區本周出爐的數據,恐顯示9月通脹直逼10%,再創新高。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對沖通脹失靈 金價瀕臨見熊 |
上一篇: | 英減稅陸續來 鎊滙恐見一算 德銀估本周緊急加息穩定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