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6日
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繼首季按季下滑1.6%後,次季再收縮0.9%,在大部分地方,這已代表陷入衰退,總統拜登和財長耶倫卻堅持否定這個看法,被外界揶揄「搬龍門」,隨即引發衰退如何定義的辯論。單從經濟學角度,判斷有沒有衰退並非三言兩語就能說明,且美國衰退與否牽連到11月國會中期選舉的選情,令有關辯論變成政治泥漿摔角。
在經濟學上,衰退的定義很簡單,意指經濟活動「顯著、廣泛及長期」向下,但依據什麼標準來判斷一個經濟體已符合這個定義,卻比大家想像的複雜。大部分國家和國際組織都以GDP連續兩季收縮作為出現衰退的指標,但美國從來不以這個準則來衡量,過去近百年都是按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判斷來決定,1978年起由NEBR屬下、現時包括了8名經濟學者的商業周期日子確定委員會(Business Cycle Dating Committee)定奪,當委員會決定了經濟活動見頂的月份,之後那個月便是衰退開始,當委員會判斷經濟已達低谷,代表衰退在該時候結束。
由NBER決定 惟多屬滯後
既然美國主流多年跟隨NBER的決定,只要一日NBER未宣布衰退開始,拜登政府的說法都是正確。而且,部分經濟數據仍然強勁,特別是就業市場,即使很多分析師認同衰退機會愈來愈高,但都認為上半年未出現衰退。
經濟學者大都不喜歡使用「GDP連跌兩季」來定義衰退,認為這個指標太簡陋,易受政府開支和外貿影響,主張直接觀察主要經濟範疇的數據。NBER考慮國民收入、就業、消費開支、批發零售銷售和工業生產。美國2001年科網泡沫爆破及「9.11恐襲」,GDP沒有連跌兩季,只在第一和第三季收縮,但沒有人會否定NBER的判斷,當時美國經歷了衰退。這反映以GDP作為準則的局限。
不過,認為美國已經或即將處於衰退的看法也非完全錯誤。自1948年以來,美國所有連續兩季GDP下跌的時期都跟NBER公布的衰退期重疊,而且一些經濟數據已經疲弱。NBER的宣布是滯後的,過去6次衰退遲了3至11個月才公布,2008年大衰退要在金融海嘯爆發後近一年才確立。有些人認為對一般大眾來說,如果大量經濟指標已反映經濟向下,便可認定為衰退,等待NBER宣布是毫無意思。
根據路透/ Ipsos的民調,滿意拜登施政的美國人比率跌至36%,經濟是選民頭號關注事項,令經濟成敏感政治議題,也令如何判斷衰退捲入政治爭拗。
不能說的事實 憂礙中期選舉
拜登及民主黨人不想談及「衰退」,擔心打擊民主黨選情。在最新GDP數據公布前一周,白宮發出文章解釋NBER判斷衰退的程序,官員空群而出向各大傳媒力證GDP連跌兩季也不代表是衰退。這些說法不至於「搬龍門」、「篡改」衰退定義,但也有欲蓋彌彰的感覺。
至於共和黨就不斷把「衰退」說出口。除了選情,保守派也不滿一些經濟學者雙重標準。2019年,時任總統特朗普稱無論如何都要向中國施加入口關稅,即使這可能令美國「衰退兩個月」,有經濟學者便在Twitter嘲笑他無知,表示沒有兩個月的衰退,GDP至少連跌兩季才算衰退。保守派因此批評,有專家在2019年底表示衰退臨近,現時美國經濟較當時更差,卻硬說經濟問題不大。
當討論滲入大量政治看法及目的時,經濟討論也難以釐清。中期選舉臨近,美國是否已衰退,選民的感覺和看法更重要,真正經濟學上怎樣界定也無關宏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新冠引發史上最短「兩月衰退」 |
上一篇: | 周五主要經濟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