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23日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熱浪連襲北半球 元兇高空急流

過去一個多星期,北半球繼今年6月遭遇首輪熱浪之後,迎來第二輪熱浪侵襲,大部分地區均異常炎熱,不少地方更錄得破紀錄的高溫。氣象學家猜測,各地酷熱或多或少都跟高空急流(jet stream)有關,正研究這股氣流如何令極端炎熱天氣變得愈趨普遍,特別是中緯度溫帶地區,並討論氣候暖化是否改變了高空急流的狀況,繼而長遠影響全球氣候。

歐洲本輪熱浪最受關注,西歐和南歐多國酷熱,山火頻生,數以萬計民眾須疏散,逾千人因高溫喪命;英國亦錄得破紀錄的攝氏40.3度高溫,導致交通混亂,民生大受影響。

北美洲方面,先是美國中部和南部酷熱,本周初起熱浪蔓延至美國較北地區及加拿大,美國有28州發出高溫警報,多地溫度亦超越以往紀錄。

高壓區滯留難成雲 陽光直射

至於亞洲,中國7月上旬至中旬先有一輪熱浪,主要在西北、華北和華中地區,不少城市出現攝氏40度高溫。本周初熱浪稍息,惟周三、周四捲土重來,這次主要影響華南及其他偏南地區,包括香港,天文台預測本港連續5天達35度。中國鄰近地區也炎熱,日本和南韓6月及7月反覆受熱浪侵襲,東京試過多天氣溫逾35度。

各地炎熱天氣的形成過程略有不同,但大體上都涉及熱空氣累積形成高氣壓,繼而令高壓區內的空氣下沉,導致雲層難以形成,猛烈的陽光因而可直接照射地面,令地面溫度上升。這種現象其實一直存在,過往氣溫通常在高位徘徊兩三天便會迅速回落,惟近幾年卻出現不尋常的變化,這些高壓區往往會長時間停留不動,致使個別地區長期炎熱,導致熱浪較以往難耐。

氣象學家推測,相關轉變可能跟高空急流變得異常有關。高空急流是圍繞地球強而窄的高速氣流帶,集中在對流層上部或平流層中,全世界有幾條高空急流,現在集中討論北半球中高緯度西風帶那一條。這條高空急流由北極的冷空氣與熱帶的熱空氣相遇而形成,在夏季,這股急流以北的天氣較涼快,南面則炎熱。

高空急流環繞全球,因此能把同一極端天氣帶至相同緯度的不同地方。近日這條高空急流被專家稱為「波數5」(wavenumber 5),沿着這股急流同時存在5個高壓區,分別位於歐洲、伊朗及中亞、東北亞、阿拉斯加以南的北太平洋水域,以及美國中部,撇除北太平洋,其餘4個地區都處於極熱天氣。

高空急流不呈直線由西向東移動,會類似河流般彎彎曲曲,如果彎曲幅度太大,變成類似希臘字母Omega(Ω)形狀,高空急流內的空氣移動便會減慢,連帶兩側天氣系統也長時間停留在某一地方。近日各地熱浪便出現這個情況。

北極升溫令異狀趨常見

有研究員本月在《自然》期刊發表論文,指出熱浪侵襲歐洲時,上空的高空急流通常會分拆成兩條,這兩條急流之間的風勢很弱,加劇熱空氣囤積。北美洲的「熱蓋」(heat dome)現象也跟高空急流異常有關。假若急流向北彎曲的幅度太大,令美國北部地區或加拿大處於急流南面,便會導致當地出現酷熱天氣,去年溫哥華便基於這原因而遭遇熱浪。

近年熱浪漸趨頻密,反映這種高空急流異常狀態愈加常見,這可能是因為北極暖化得較其他地方快,致使中緯度高空急流兩翼溫差減少,從而導致急流強度減弱、移動變慢。

去年德國和中國同時發生嚴重水災,同樣可能因這個問題所造成。氣象學者正進一步確立暖化跟高空急流模式改變的關係,以及一旦長期改變會有什麼後果。正如去年專家所說,了解這條高空急流,將是掌握未來氣候的關鍵。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