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16日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安倍印太外交遺產 人亡政不息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上周五(8日)遇刺身亡,震驚全球。他是在位最久的日本首相,兩度執政前後接近9年,2020年卸任後仍發揮巨大影響力。日本突然少了一名政壇巨人,內政或有微妙轉變,但安倍奠定以印太戰略為基礎的外交國防政策仍十分牢固,而且連美國等日本友邦的亞洲政策,都繼續受他提倡的框架所主導,可說是安倍最重要的政策遺產。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平均兩年多換一次首相,政策剛提出還未落實,便有新閣揆提出另一套主張。因此,安倍能長期執政,尤其是2012年第二度上台連續在位8年,讓他起碼在各項內政都能完成一部分政策,令人有印象他做過什麼,單憑這一點便足以讓他在日本政治史上佔據重要位置。

在位9年穩定政局 具戰略視野

安倍任內當然也有不少爭議。他持強烈民族主義立場,跟中國和南韓經常爭拗,曾要求美國出版商修改教科書中有關日本侵略鄰國的歷史敍述,令美日罕有地出現歷史問題爭議。國內有人質疑安倍干預新聞自由,例如透過委任親政府人士出任國營廣播機構日本放送協會(NHK)的高層,影響新聞報道。

雖然如此,爭議無礙安倍的歷史地位,並廣獲讚揚是具視野的戰略家。美國前駐日大使魯斯(John Roos)說,他2009至2013年駐日僅4年,便要跟5名日本首相打交道,認為安倍能長期管治,為日本政治帶來穩定,令他有時間跟各國政要熟絡,帶領日本在國際上發揮影響力。

安倍2007年出訪印度時發明了「印太」概念,支持一個自由而開放的印太地區,並建構了由日本、美國、澳洲和印度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這些建議未有即時巨大影響,但約10年後經美國特朗普政府採納後,Quad開始迅速發展,印太戰略現已是西方的亞洲政策基礎。

倡擴軍修憲抗中 拉攏印美展手腕

同時,安倍任內推動軍事同盟,包括深化日美同盟關係,並增加軍費。日本國防預算由他2012年再上台時的4.65萬億日圓增至2020年卸任時的5.07萬億日圓,此外還主張修憲,擴大自衞隊的功能。連同印太戰略,安倍全部外交軍事主張均以防範中國為基調,認為日本應在亞洲政治、經濟和軍事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對抗中國崛起。這些外交政策已成為日本及西方的共識,不會因為安倍離世而驟然消失。

安倍也具備外交手腕、個人魅力和政治意志,令他能實現部分外交目標。例如印太概念須獲印度認同和參與才能生根,而安倍成功跟印度總理莫迪建立了友好關係,對印太戰略和日印關係有不少幫助。安倍甚至能令喜怒無常的特朗普視他為好友,更見他打好人際關係的能力。綜觀特朗普當總統4年,幾近全部盟友和競爭國家都罵過,唯獨日本避過火線,更一反常態接受跟日本簽署自由貿易協議。

另外,日本輿論一向質疑開放外貿,但安倍堅持國際自由貿易對日本有利,帶領日本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甚至在美國退出TPP後,由他一手推動繼承協議《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安倍之死對日本外交的唯一可能影響是,令國內沒有人具備繼續推展上述政策的能力。智庫芝加哥國際事務理事會的學者Cécile Shea說,日本短期內很難出現另一個安倍,因國內沒有重要政治人物擁有如此巨大政治能量,可創出更多重要外交成績,故此日本需要思考如何維繫安倍留下的外交遺產。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