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9日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美謀組中東版北約 制衡伊朗中俄

美國總統拜登本月13日至16日出訪以色列和沙地阿拉伯,他將在區內形勢格局大變下,推動華府的中東政策,似要試圖建立「中東版北約」。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過去74年來一直是宿敵,現在卻逐漸形成聯盟關係,這個現象在幾年前仍難以想像。拜登希望此行能推動以阿關係繼續緩和,既協助美國制衡伊朗,也抗衡中俄兩國在區內的影響力,好讓美國從中東抽身而出,集中對付中國之餘,也不會在這個地區完全喪失話事權。

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Abdullah II)早前說,他支持成立「中東版北約」。這番言論惹來側目,儘管專家大多指出,這種軍事聯盟短期內不可能出現,但阿拉伯國家在美國撐腰下正加強軍事合作,而且夥伴包括以色列在內,這一點卻是千真萬確。

拜登出訪 推動以阿聯手

事實上,以色列6月宣布加入中東空防聯盟(MEAD),這個軍事合作網絡由美國牽頭建立,估計不少美國的阿拉伯友邦都會加入,包括仍未跟以色列建交的沙地阿拉伯。以阿2020年明顯開始走近,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年促成以色列和阿聯酋簽署《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關係正常化,另外3個阿拉伯國家巴林、摩洛哥和蘇丹不久後跟隨。雖然卡塔爾和沙地未正式跟以色列建交,但已開始關係解凍。而且,與早跟以色列建交的埃及和約旦相比,這次以阿雙方似乎真心交好,在外交、經濟、文化甚至軍事上全方位加強關係,並非像當年只是為看美國面色而勉強跟埃約兩國接觸。

新形成的以阿軸心,矛頭直指伊朗,區內較溫和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跟以色列一樣擔心什葉派的伊朗構成威脅,因此放下歧見,聯手對付共同敵人。以色列一直認為伊朗危及自己的存亡,擔心伊朗一旦發展出核武,會用來毀滅以色列。

乘機抽身 鞏固印太優勢

對阿拉伯國家來說,伊朗在中東的勢力擴張,什葉派在伊拉克得勢,令兩伊關係變得友好,伊朗亦在黎巴嫩、敍利亞和也門有一定勢力,在也門內戰支持叛軍胡塞武裝(Houthis),跟沙地在也門大打代理人戰爭,甚至借胡塞武裝之手,從也門向沙地國內發射導彈和無人機襲擊。

中東形勢出現板塊移動般的震盪,涉及長時間醞釀,世界列強和區內各國的外交優先次序都出現改變,導致這種變化。

中東的勢力均衡曾長期由美國保障,但這個地區在美國心目中的重要性下降,並減少投入當中,令以往依賴美國保護傘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需多些靠自己來保障安全。從長遠戰略角度,美國現時頭號目標是鞏固在印太地區的優勢,不容中國挑戰,需要從其他地區調撥資源。同時,美國國內石油生產增加了不少,拜登政府又致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中東作為手握全球能源命脈的角色減少。

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也大大改變阿拉伯諸國的政策優先次序,影響至今。人民起來推翻政府,即使保住政權的國家也知道必須改革經濟和社會,才能回應國民需求,經濟和科技發展先進的以色列是現代化的重要合作夥伴,阿拉伯要借助以色列的技術,並跟她發展貿易。阿拉伯之春也是伊朗擴張勢力的契機,而當時奧巴馬政府不介意示威浪潮推翻作為多年美國盟友的阿拉伯政權,區內各國也感到心寒,意識到要就對美關係對沖,多找幾個夥伴。

拉攏盟友 保護區域利益

除了跟以色列合作,阿拉伯也加強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美國在敍利亞內戰支持反對巴沙爾(Bashar al-Assad)政權的一方,為俄國勢力重返中東鋪路,俄國力挺巴沙爾,而美國卻不大願意大幅軍事介入敍利亞,令俄國成為了敍利亞問題的重要外國勢力。面對中俄在中東布局,美國希望能拉攏以阿進一步合作,在區內發揮更大影響力,由美國在中東的盟友協助保護美國區內利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