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0日
中美貿易衝突移師上海談判無果,美國總統特朗普旋即向中國施壓,於8月1日宣布,將對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9月1日起生效。8月5日,中國作出強力反制,暫停向美國農產品進行新採購。同日,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雙雙破「7」關口。眼見跌勢凌厲,特朗普政府馬上將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一日之間,中美貿易戰進行了最激烈的交鋒,戰火有滑向失控之虞。照目前形勢看,由於能夠達成協議的談判空間急速萎縮,相信9月雙方重啟談判難有結果,今年內能夠取得協議的機會很微。
按特朗普的「交易藝術」,在極限施壓下,強迫對手讓步,去滿足美方的條件,今回重施故伎。但想不到中國迅速反制,而人民銀行亦「順水推舟」讓人民幣兌美元「破7」,在在顯示北京對中美貿易戰調整了戰略,擺脫被動,既出手捏痛特朗普爭取連任「焦慮之心」,也展露出不惜長期作戰的戰略意志。
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競相貨幣寬鬆。聯儲局7月底時隔10年來減息,亞洲多國央行亦在推行寬鬆政策,若然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進行競爭性貨幣貶值,一旦新興市場國家也加入貨幣貶值行列,經濟愈脆弱、國際收支賬戶中經常賬出現逆差的國家,將無可避免面臨龐大的資本外逃壓力。
不過,貨幣戰風險也不宜誇大,因為中國人民銀行已清晰表明,「致力維護人民幣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穩定……堅持不搞競爭性貶值,沒有也不會將滙率作為工具應對貿易爭端……」。
過去幾年,美元利率偏低,不少中國企業都爭相發行了美元債,但業務營收卻為國內人民幣,一旦人民幣貶值,企業美元債務的利息成本必然遽升;加上逾3萬億美元的外滙儲備,人幣貶值也會帶來不菲的滙兌損失,更重要一點是,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和波動,勢必打擊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最終得不償失。
至於特朗普壓迫聯儲局持續減息,在當前經濟仍處於上升通道,急不及待減息去延續景氣周期,一旦日後經濟轉入衰退,央行便缺乏有力而足夠的政策刺激工具,因此,冀減息壓低美元滙價,刺激出口,無異飲鴆止渴。把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更是嚴重的戰略錯判,即使能夠把徵稅率進一步提高,並且向世界貿易組織施壓「修理」中國,但畢竟對中國的攻擊威懾力有限。
事到如今,中美貿易戰互害所產生的損失,已然到了考驗兩國「承壓力」的「決戰階段」。
先看中國,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為6.3%,其中一季度是6.4%、二季度為6.2%,從總量上看,增長維持在預期的運行區間,符合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6%至6.5%的增長目標。
特朗普連環招 無異作繭自縛
細看GDP增長結構,消費方面,2019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增速,從2018年約9%降至8.4%。投資方面,固定資產投資中,製造業投資增速降到3%,反映製造業投資不振,國內需求不足。至於對外貿易,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出口1994.03億美元,自美國進口589.23億美元,按年分別下降8.1%和29.9%。但整體出口總值達到14.6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9%。其中,出口增長6.1%;進口增長1.4%,整體上看,貿易結構未有顯著惡化。基於GDP增長更多依賴消費(去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76.2%),淨出口拉動GDP增長的動力持續萎縮。由此來看,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損失,承壓力還可以有所堅持。
美國方面,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從一季度3.1%高位回落至2.1%水平,增速稍為放緩,但私人部門投資大幅下滑5.5%,7月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53.7,弱於預期,經濟下行壓力浮現,金融市場風險增加,隨着明年總統大選臨近,特朗普要成功連任,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是首要選擇。可以想像,特朗普的「連任焦慮」會外溢到決策行為之中。
今次中美帶有「血腥味」的施壓和反制,雙方短兵相接,中方迅速還擊,並透過減稅降費,刺激企業投資,一手為貿易戰「長期化」做足準備,另一手則靜待談判有利因素向己方傾斜,事態演變充滿變數,但無論如何,特朗普單方面把中國列為滙率操控國,將極限施壓推向極致,尋求連任的焦慮,躁動的戰略錯判,無異把自己推向一個「作繭自縛」的博弈困局,損害美國在貿易戰中的上風優勢。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人幣失守 北京打持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