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
法國日前舉行總統選舉,結果由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圖】及極右國民陣線的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以23%及21%選票成為首兩名候選人,可以晉身第二輪投票。兩位候選人均打着改變旗號競選,但在所有重要政策上,立場可說南轅北轍。馬琳勒龐要求脫離歐盟、禁止難民入境和提倡「法國優先」的貿易保護主義。馬克龍主張歐盟融合、接濟難民並鼓吹自由貿易。前者形容這是一場法國傳統與全球化的對決,後者則稱這為愛國者對軍國主義的反制。
自法國第五共和創建以來,左右兩翼主流政黨首次同時第一輪投票出局。右翼共和黨候選人菲永(Francois Fillon)在初選勝出時本來民望高企,但爆出醜聞後,民望大跌,即使選舉後期表現回勇,最終仍是以近兩成得票的第三名止步。至於執政社會黨的候選人阿蒙(Benoit Hamon),則只獲得僅僅6%選票,雖仍未破史上得票最低紀錄(1969年社會黨在首輪投票僅得5%選票),但對國會最大黨而言,這無疑是徹底失敗,慘不忍睹。
兩位主流政黨候選人在敗選後也以大局為重, 呼籲選民策略性(含淚)投票予馬克龍。菲永形容面對標榜暴力、鼓吹仇恨的極右,白票不是選擇,只能票投馬克龍。阿蒙則呼籲社會黨支持者要區分政治對手及共和國敵人,直指馬琳勒龐入主愛麗舍宮只會徹底摧毀共和國價值,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
不過,同樣以接近兩成得票落敗的極左派候選人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則拒絕表態第二輪投票支持哪位候選人。以「不屈服的候選人」(Le Candidat insoumis)自居的梅朗雄在選舉後勁凌厲,一度逼近馬琳勒龐及馬克龍,最終卻屈居第四。他與總統寶座無緣不是大方認輸,而是堅持要待點票工作完結後才作呼籲,不少極左派支持者更在選舉翌日抗議選舉結果,最終演變成暴力衝突,要出動警察平息。被外間連番質問何時表態,極左陣營先是批評兩名候選人是爛蘋果,仇外法西斯對戰銀行資本霸權,兩者同對國家百害而無一利,難以選擇。接着他們再指選民不屬於任何政黨,不能任意呼之則來,揮之則去,要由他們自行商討決定。
極左閃縮拒表態力挺
顧左右而言他,極左派不希望投票支持馬克龍而失去道德光環的意圖昭然若揭,但拒絕「顧全大局」和「策略(含淚)」投票,卻讓他們遭到各方批評。社會黨領袖Jean-Christophe Cambadelis便表示尊重極左派的理念,但拒絕號召群眾投票反對馬琳勒龐不僅是錯誤,道理上更是站不住腳的。右翼報章《費加羅報》(Le Figaro)在選前多番質疑馬克龍政治歷練不足,力挺菲永,但其後也呼籲國民顧全大局,策略性支持昔日批評對象,更重炮招呼梅朗雄,指他5年前總統選舉時曾表示要不惜一切打倒極右,又號召選民策略性支持當時的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今天卻拒絕表態是虛偽及自相矛盾。至於立場較同情極左的左翼報章《解放報》(Liberation)也不禁批評,評論員Frantz Durupt便形容有自稱左派人士竟有一絲念頭接受馬琳勒龐為總統,教人非常痛心。
極左領導也許仍在掙扎,但國民陣線已集中主打反歐盟金融霸權議題,以吸引極左選民。馬克龍雖然已得主流政黨支持,表面勝算更高,但在這股反傳統和反建制浪潮中,其選情決難像15年前希拉克般以八成得票輕鬆取勝。2005年法國歐盟公投本來民調顯示有六成支持,跟現時馬克龍支持率一樣,最終卻只有45%人投支持票,以失敗告終。中間派候選人選情仍有暗湧,不全力爭勝,選民不團結一致,隨時會慘遭滑鐵盧。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電子競技搭上體壇列車 |
上一篇: | 港義工建音樂學校 緬童奏出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