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6月4日

夏草 EJ GLOBAL plus 軟硬中國

歐美狙擊中國「入市」

所謂「入市」,就是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讓中國加入全球市場經濟體系大家庭,原本是中國年尾到手的一項貿易「福利」,可惜突然生變。

2001年中國經歷長期艱苦談判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但附帶了一項限制,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中國是以「非市場經濟地位」加入,故對中國產品反傾銷調查時,產品在中國國內的價格不可以被採納,而是以市場經濟國家的第三國(替代國)的同類產品價格為參考。此特殊待遇,亦即中國入世而未入市。

在「非市場經濟地位」緊箍咒下,中國產品更易遭受反傾銷調查。然而,根據當時加入WTO的締約條款,在締約國加入15年後,不能再以中國不具備「市場經濟地位」,而以替代國產品價值為參照對中國提起反傾銷。正當中國滿心歡喜,年底可以「自動入市」之際,稍早前歐洲議會在斯特拉斯堡,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呼籲歐盟對中國採取反傾銷措施。

此前歐洲已發起對中國鋼鐵業反傾銷調查作為鋪墊,這次決議提到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和對歐洲的廉價出口,以及表示中國過度生產及削價出口,為歐盟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及環境後果,明顯是為狙擊中國入市製造理據。歐洲和美國一拍即合,美國早已公開警告歐洲不要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使狙擊中國入市成為歐美抱成團的行動。

根據中國當年入世條款,只有在中國入世前已存在「反傾銷」與「市場經濟地位」相關規定的成員國,才可以在中國入世後,在對華反傾銷中利用是否「市場經濟地位」這一點博弈,否則不成立。而在中國入世前就存在相關立法的經濟體,包括美國、歐盟、巴西、埃及、印度、以色列、南韓、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新加坡、南非、泰國、土耳其這14個經濟體。儘管此前中國已取得70多個經濟體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上述14個經濟體都不在其中,因此實際意義並不大。

歐洲正在有策略有步驟發起狙擊,由於明顯違背基於世貿機制的承諾,一方面需要利用當地產業困境及失業惡化,引發民意支持;另一方面聯手美日等G7成員協同行動。歐洲此舉惹中國不滿,外交部部長王毅隨即發聲:「請遵守承諾」。

事件發展將觸及兩個前景:其一,歐美和中國就此事會否引發更深的貿易惡鬥,直至破壞掉世貿既有框架。事實上世貿成為歐美用則捧、不用則棄的法器已非新鮮事,尤其中國因入世得益迅速成為貿易王國,可能早就讓歐美悻然。美國着力構築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就算不廢掉世貿「武功」,也勢必將其邊緣化。什麼遵守承諾、尊重機制,已不在其信用道德的考慮中,只體現一個目標就是遏制中國,為此不惜推倒世貿,自訂貿易規則。

全球化慢性消亡中

其二,全球化日趨慢性窒息消亡。貿易利益日呈尖銳,與全球弱經濟狀況分不開。在全球總需求疲弱之下,爭奪更加激烈,為了本身經濟,各國自掃門前雪,這情況透過貨幣戰體現出來。美國憑藉美元霸權,站在滙率的主導地位,以協調為名謀劃對其有利的滙率格局,不免涉入遏制策略,對象除了主要針對中國,也不放過日本和歐洲。

在囿於形勢的有限協調下,各國各出奇謀,謀取自身的最大利益。近期日本不滿強日圓,卻不為美國和G7成員所容;此外,近日又見人民幣滙價異動,傳出人民幣滙改「打倒褪」傳言,顯示滙率的暗中博弈愈演愈烈。上世紀全球化的協作氣息,已經日漸消沉,前景堪虞。

狙擊中國入市,只是貿易大背景下的一個環節,所顯示的是局勢的演化,國際合作變成赤裸裸的利益爭奪。不獨如是,貿易與貨幣暗戰的湧動,放到南海問題的大背景下,去探究動向,可以說暗戰可以是有序的競爭,也可以是失控的惡鬥。常說的「管控分歧」,可不是某方面單方意願可達到的,需要利益一致才有的「真誠」,現在比什麼都罕貴。總之,狙擊中國入市剛剛揭幕,戲還在後頭。

 

夏草  香港媒體工作者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