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29日

港零售銀行稅前多賺1.2倍

金管局昨日發出的《貨幣及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本港零售銀行整體稅前經營溢利,按年大增120.5%,淨利息收入及持有作交易的投資收入均錄得增長,但增速較第一季度的141.3%稍為減慢。

報告指出,銀行貸款組合的資產質素略微轉差,為盈利增長減慢的原因之一,6月底止,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為1.5%,較第一季度的1.45%上升,連揚7季。個人貸款方面,上半年破產申請個案,較半年前有所增加,導致按年率計,信用卡撇賬比率由去年最後一季的1.49%,升至今年第二季的1.67%。

綜合而言,香港銀行業利潤仍有增長動力,銀行業淨息差由一年前的1.03厘,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62厘,資本相當充裕,6月底,銀行業總資本比率處於21%,遠高於8%的國際最低要求;一級資本比率及普通股權一級(CET1)資本比率,分別為19%及17%。

置業負擔能力仍緊 似97年

報告提到,雖然高利率環境有利銀行盈利,但資金成本持續上升的壓力,加上貸款需求下降或會限制港銀未來的淨利息收入增長;外圍環境不明朗因素加劇,可能為銀行業盈利前景蒙上陰影,尤其是先進經濟體將面對「較長時間維持高息」,將持續收緊全球融資狀況,並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負面效應,削弱借款人的償債能力,推升銀行貸款減值撥備。

港人置業負擔能力上半年依然偏緊,由於家庭收入升幅超過樓價增長,樓價與收入比率在第二季略回落至15.9(即樓價為15.9年的薪金),惟仍與1997年約15的高水平相若,收入槓桿比率維持在77.4%高位,遠超於其長期平均值,反映按揭利率上升的衝擊。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