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9日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實施已近兩年,臨近十一國慶,人民銀行及港澳多個金融監管部門決定,將在5方面優化「理財通」業務試點,包括首次讓證券公司參與、提高個人投資者額度、擴大產品範圍及改善銷售安排等。相關金融部門將修訂細則或業務指引,推動各項舉措盡早實施。
人行公告指出,為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建設大灣區的戰略部署,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促進內地與港澳經濟融合發展,人行、金管總局、中證監、外管局、香港金管局、香港證監會及澳門金管局決定進一步優化「理財通」業務試點。
擴投資範圍額度 細則待定
五大措施包括:一、優化投資者准入條件,支持更多大灣區居民參與試點;二、擴大參與機構範圍,新增符合要求的證券公司作為參與主體,為「南向通」和「北向通」個人客戶提供投資產品及相關服務;三、擴大「南向通」和「北向通」合格投資產品範圍;四、適當提高個人投資者額度;五、進一步優化宣傳銷售安排。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優化措施能豐富大灣區居民的投資選擇,促進三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有利業界共同開拓區內商機,更好地發揮「理財通」的潛力,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稱,新措施可讓合資格的經紀行首次參與試點業務,也給予更多內地投資者更豐富的基金產品選擇,增強大灣區市場的聯繫。證監會發言人透露,正與金管局及內地監管機構緊密合作,商討有關規則及安排,包括持牌法團參與計劃的准入條件、資金閉環安排及額度監控等。三地監管機構將盡快公布細節及推出日期。證監會補充,正考慮持牌法團參與試點的入場條件,包括牌照要求、資本規模、銷售投資產品(債券和基金)的經驗和交易額,以及內部制度和監控是否完善等。
推出近兩年 不足6萬客戶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指出,金管局和三地金融監管部門一直密切關注「理財通」運行情況,按實際業務經驗和考慮投資者需求及業界意見後,制定一系列優化措施。該局將全力推進細則的制定和落實。
「理財通」推出近兩年,截至今年8月底,個人投資者5.9萬人,當中港澳投資者4.35萬人,內地有1.55萬人。個人投資者購買投資產品市值餘額17.22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南向通」項下,內地投資者持有港澳產品市值餘額14.95億元,惟近98%,即14.62億元為存款。本月27日,「南向通」的使用額度僅佔總額度的1.23%,「北向通」更只佔0.18%。
市場人士分析,「理財通」啟動以來反應未如預期,除受疫情及投資市場波動影響,其投資規則亦令發展受局限,例如只准投資中低風險產品,以及銷售上採取執行模式,銀行不能主動向投資者提供購買建議;而個人投資額度100萬元,作為分散投資的組合並不足夠。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今次優化措施能針對改善行業的痛點,若放寬程度具有意義,將可令「理財通」邁上新台階。立法會金融界議員陳振英相信,措施落實後,對本港資本市場及財管業務會有很大的提振作用。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亦說,券商一直爭取參與「理財通」業務,今次讓業界參與是正面的訊息,料當局對券商有資金規模及經驗等要求,估計部分大型券商符合資格,中小型證券行即使未能即時進場,也可透過合併或合作方式參與。
(編者按:信報50周年精輯《科技巨流:18篇得獎報道 見證世界劇變》現已發售)
本地包郵:bit.ly/hkejbook167
「信報書報攤」電子書:bit.ly/hkej_ebooks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8月債券南向通餘額跌7% 兩連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