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
恒生指數公司的主要商業模式,是透過編算包括3條旗艦指數在內的近2000條指數賺取授權費,全球追蹤旗下指數的產品總規模在6月底已達到629億美元,即約4500億元人民幣。恒指公司董事兼指數總監黃偉雄表示,今年首8個月發布70隻新指數,其中60隻是行業或主題指數,主要因為內地基金管理人的相關需求強勁,有些主動按照客戶要求設計指數,也有個別指數是先行上架待產品申報追蹤。
發行商偏好股息醫療類
黃偉雄續稱,內地發行商偏好股息類、醫療創新及科技等主題類產品,恒指公司會以提升開發主題指數的能力作為發展方向,迎合市場需求;現有客戶主要是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發行商,另有比重不多的結構性產品發行人;內地客明顯增加,外資客戶方面沒有太大變化。
現時80隻恒指成份股中,中資公司的數量已佔逾六成,市值比重達到七成,成交額更佔八成,談及恒指會否逐漸「國指化」,黃偉雄指出,希望維持恒指的香港元素,過往要求藍籌中要有20至25間是香港公司,如今港資已佔25間,而早前諮詢後取消了25間的封頂上限,保留最少要有20間的規定,所以恒指與國指仍然會有四分一的區別。該公司維持目標恒指有100隻成份股,但相比數量,強調更着重成份股的質素,故何時會有85隻成份股是未知之數。
證監會及廉政公署上月底搗破懷疑市場操縱集團,涉及策劃推高兩間上市公司股價及抬高市值,令其入選市場指數成份股,再於高位出售所持股份予指數追蹤基金圖利。
問及恒指公司能否防止這類事件發生,黃偉雄說,指數有其選股準則及處理事件的規定,若有關股份符合指標,只好根據準則去做,例如綜合指數是以12個月的月底市值平均值計算,而且成交達標,便可望納入,當不符要求便剔除,人為地抬高市值12個月並不輕鬆。
黃偉雄形容,選股準則直接簡單、有規有矩,盡量不作主觀判斷;若果股份不符合準則,有臨時轉換成份股機制以其他股份「後備頂上」,例如成份股因破產或受監管機構調查而停牌、長期停牌(超過3個月,且難以在短期復牌)、私有化或合併等原因退市、實施風險警示的A股等,可以用最近一次檢討中排名最高的合資格證券代替要剔除的股份。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華府停擺憂慮 道指收挫388 |
上一篇: | 阿里分拆菜鳥 上市後仍持股逾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