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29日

專訪

MSCI料外資待回報升重返內地

中美角力持續,觸發內地走資。MSCI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Henry Fernandez認為,資本會按不同因素而流動,地緣政治局勢令內地資產有較高風險溢價,市場對其調整風險後收益率(risk-adjusted return)要求更高,當回報有一定吸引力,資金自然會重返內地市場,非一面倒撤走。中國經濟體量龐大並有新興行業領導者,相信會受環球資金青睞,以便分散風險。

Fernandez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中國資本市場龐大,又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為各地投資者提供多元化分散風險產品,歐美經濟放緩拖累資本市場表現,會推動更多資金選擇流入內地分散風險。

他提到,中國有電動車和太陽能板等新興行業的領先企業,預期可吸引更多海外機構投資。

冀提供更多分散風險產品

編製指數和提供數據分析的金融服務機構MSCI,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區業務,過去數年持續增長,Fernandez透露,在疫情的3年期間,區內銷售額逐年上升,由於分散風險是全球投資的長遠主題,中國資產在可見將來都能幫助環球投資者達到此目標。

MSCI稱,中國的指數相關銷售,在2018年至2022年間,年複合增長超過15%,由2018年至今收入更已倍增。

除了外資買內地資產帶來機遇,MSCI亦見到中資「走出去」投資海外市場的商機,Fernandez說,內地儲蓄率高,意味着有更多專業投資機構協助管理內地居民資產的市場潛力,大型主權基金、保險和金融機構等,有更多海外投資的需求,MSCI的產品可助這些投資者尋找合適的調整風險後收益率,建立不同投資組合。

全球化屬必然發展方向

市場不時傳出外資公司撤出中國,或研究「中國加一」策略,Fernandez謂,中國和海外的經貿關係密不可分,個別公司的供應鏈降低對內地的高度依賴並非壞事,當機構分散投資自然會引發資金流動,對MSCI所提供的服務帶來需求。

中美角力,商界擔心保護主義抬頭,甚至形成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Fernandez指出,從人類數千年歷史可見,全球化是唯一的長遠發展方向,即使「冷戰」時期,西方與蘇聯的經濟和社會模式截然不同,過後仍然會邁向一體化,「長遠而言,全球化只有發展得快或慢之分別。」

Fernandez又表示,全球化可能會衍生不均,對個別地區或者行業出現過分依賴,「與其擔心去全球化或脫鈎(decoupling),不如研究如何分析和分散風險。」

採訪、撰文:董曉沂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