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20日

專訪

ASIFMA籲港府減股票印花稅

港府在一年半前調高股票印花稅多達三成後,港股同期的交投無獨有偶持續萎縮。會員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等國際知名銀行,以及貝萊德與黑石等大型基金公司的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ASIFMA),其行政總裁羅盛梅建議,政府應把股票印花稅至少調整回到原來水平(即0.1%),以助提升市場流動性和減輕投資者成本。她稱,「增加股票印花稅對普羅大眾沒有幫助,更會損害他們的投資回報。」

降至0.1%返原水平有利交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兩年前公布的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建議上調股票印花稅稅率,由買賣雙方按交易金額各付0.1%,調升至0.13%,並於2021年8月正式實施。

港股主板的日均成交額也由2021年2月時高達2330億元,反覆持續減少,在去年8月及9月更降至僅得922億元和928億元,而本月至上周五的日均成交額雖然見回升,但只得約1195億元,與宣布上調股票印花稅時相比,萎縮達49%。不過,由於同期恒指亦急挫約三成,故對於港股成交額在過去兩年多輾轉下跌的真正元兇,是市場氣氛轉差抑或是增加股票印花稅,始終莫衷一是。

然而,羅盛梅坦言,上調股票印花稅率等任何推高摩擦成本(friction cost)的做法肯定不利於成交額和流動性。她以投行的自營交易為例,假如交易成本下降,自營交易活動定能更趨活躍,「若我們希望長遠能有更多的流動性和更多的成交額,便應該重新考慮一下交易成本的問題。」她提到該會進行的研究顯示,本港股票交易費用絕不便宜,計及營運費用連同股票印花稅,香港是亞洲區內交易成本最高的股票市場之一。

港府當時預期在上調股票印花稅三成之後,能為庫房額外創造80億元收入。不過,羅盛梅認為,此舉不單未能幫助普羅市民,且間接要由他們「埋單」。

羅盛梅:損市民強積金回報

曾任積金局行政總監的她解釋,不少市民的強積金均有港股投資,銀行或金融機構皆不願承擔股票印花稅所添加的額外成本,最終會把費用轉嫁予市民。她表示,政府設立強積金的原意是保護市民的退休生活,但增加股票印花稅猶如對市民直接徵稅,變相是損害了市民的退休保障。

ASIFMA早前已向政府就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遞交意見,當中也有提及降低股票印花稅。除了ASIFMA之外,本地多個證券業團體先後公開向政府提出過相同訴求。羅盛梅指出,下調股票印花稅已成為金融業界共同倡議的議題,惟相信港府仍需一定的勇氣,才能作出調低稅率的決定。

採訪、撰文:吳永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