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
內地鬆綁防疫政策之後,市場憧憬經濟快重啟,外資持續流入香港及內地股市。滙豐環球研究表示,目前不少國際及亞洲投資者仍顯著「低配(underweight)」中資股,而外資正積極買入,資金由三方面流入中資股,預計趨勢持續。該行對中國維持「高配(overweight)」,看好科技股佔比較重的港股市場,偏好增長板塊,特別是在港上市的內地互聯網股。
普遍從高配市場及資產換馬
滙豐證券策略亞太區主管林傳英(Herald van der Linde)昨日出席網上記者會時稱,近日資金流入中資股主要來自三方面,第一,投資者沽出其他資產類別如債券及黃金,再買入中資股,亦有資金從去年表現佳的大宗商品市場輪換至股票;第二,從亞洲以外的新興市場轉投中國;第三,由「高配」的亞洲市場如新加坡、印度及印尼,轉至中國。他指出,現時投資者對中資股持倉的「低配」幅度應已減少,邁向「中性(neutral)」。
該行指出,最近在防疫政策和內房債務方面均有利好消息,市場自疫情以來首次同步調升內地企業盈利預測。
行業板塊方面,由於預期債息下跌,股票折現率降低,料估值上升,增長股更為受惠,特別有利科企表現,偏好在港上市的科技股。林傳英坦言,內地收緊互聯網企業監管仍是風險所在,但目前對行業關注已從監管轉向增長,面臨的監管問題相信會減少。該行報告推薦阿里巴巴(BABA.US)、京東(JD.US)及美團(03690)。
恒指今年目標22810 科企看漲
他又說,由於港股的科企比重相比在岸市場為高,較為看好港股。該行予恒生指數今年目標為22810點,距離昨日收市價21746點有4.9%上升空間;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目標為7830點,相對昨日收報7350點有6.5%潛在增幅。
今年以來外資也加快流入A股,「滬深股通」昨日錄得158.4億元人民幣淨買入,為超過兩個月以來最高,是連續9個交易日淨流入。自年初至今短短10個交易日,「滬深股通」已累積淨流入近8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去年全年的89%。滬指昨收市升1%,報3227點,重上3200關;深成指收報11785點,漲1.58%,兩市成交額合共9170億元人民幣。
至於內地經濟,滙豐環球研究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晶認為,內地還在應對疫情,但過渡時間比預期快,今個農曆新年會是疫情以來出行最繁忙的一次,帶動第二季後經濟活動大幅反彈,今年及明年GDP增長可望達5%及5.8%。
她估計,今明兩年內地消費均可強勁反彈至疫前約8%的增幅;房地產出現早期回暖跡象,當局有機會推出更多支持政策,今年行業對GDP貢獻將有3%反彈,房地產投資勢錄低單位數增長。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