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
恒生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在今年第二季分別微跌0.6%和升6.2%,雙雙跑贏歐美主要股市。滙豐金融服務亞洲投資策略主管劉紹文表示,中資股復甦故事動聽,暫時仍然是環球股票資金的避風港。不過,他提醒,歐美通脹未見頂,經濟進一步轉差的風險增加,有機會波及到內地經濟復甦,屆時環球投資風險胃納將會下降,港股難獨善其身,預料恒指第三季呈先高後低走勢,22600點或是第三季的頂部水平。
復甦故事動聽 中資股非便宜
內地新冠疫情緩和,中央推出的多項穩經濟政策逐漸顯效,同時對科網企業監管鬆綁,A股和港股在5月及6月表現明顯轉好。劉紹文稱,市場對下半年內地經濟復甦有一定期望,形容中資股復甦故事十分「好講」,相信第三季初段依然能吸引到資金買入中資股。然而,投資者應慎防中資股由現時的人氣交易(popular trade)變為擁擠交易(crowded trade),一旦中資股轉勢,跌勢恐甚急,「當有少少事不及預期,大家便會沽得好快。」
「東升西降」是近期的投資主調。劉紹文認為,美股已進入熊市,加上通脹問題,「西降」屬毋庸置疑,但對「東升」的看法則有懷疑。他說:「不會用『東升』來形容,因中資股估值已不是非常便宜,同時歐美通脹和經濟衰退的擔憂進一步轉壞,將會影響包括內地和香港的經濟,在這個環境下要某一市場繼續上升,是太過樂觀,能走穩已算非常好。」
他又提到,滬深300指數自4月尾由低位累漲近兩成,達到技術性超買水平,今年的預測市盈率也升抵14.5倍,較過去5年平均市盈率高14%。
8月業績期恐成大市轉捩點
由於滬深300指數與恒指走勢的關連度在今年高達80%,劉紹文估計,當A股回調,港股也會受拖累。他預期,港股在第三季呈先高後低走勢,由升變跌的轉捩點較大機會是企業在8月份公布中期業績之時。
倘若企業盈利未符市場的高預期,或企業管理層給予第三季業績指引反映經濟復甦受阻,便會觸發大市回調。
除了公司業績外,他建議投資者留意近兩個月有多達920億元人民幣淨買額的「滬深股通」,以及淨買額達1000億元的「港股通」,會否出現資金撤離跡象。
勿對歐美加息及通脹太樂觀
劉紹文稱,恒指目前預測市盈率為11.4倍,惟考慮到現時環球市況低迷,要企穩在過去5年平均市盈率11.7倍之上、即相當於22600點並不容易,應視此水平為港股在第三季的頂部,「不敢說一定不會突破(22600點),但要企得穩是困難。」
內地經濟正在復甦,但歐美各國仍受高通脹困擾,經濟衰退風險驟增。劉紹文指出,該行預計美國的通脹會持續上升,到9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升抵9.4%才見頂,而歐羅區CPI會在7月漲至8.7%達到高峰。
通脹猛於虎,惟劉紹文說,市場對聯儲局會重新放慢加息步伐的預期過分樂觀,並因而相信通脹問題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他提醒,對加息和通脹過度樂觀的情緒正是股市的潛在風險,當歐美經濟較預期再惡化,內地經濟和中港股市將受衝擊。
採訪、撰文:吳永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ETF通啟動 特色主題北向大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