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5月28日

銀行收警告 勿動黎智英被凍資產
保安局去信滙豐花旗 違指引可囚7年

保安局早前引用《港區國安法》,凍結壹傳媒(00282)大股東黎智英持有的約71%公司股份,以及3間私人公司名下多個銀行戶口。路透昨報道,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去信滙豐銀行及花旗銀行並發出指引,表明不可就已凍結資產作出售、轉讓、交易或抵押,亦不得把其轉出或轉入香港,違反指引會被罰款和監禁最多7年。

李家超出席立法會會議後會見傳媒,承認去信兩間銀行,並稱所凍結是涉嫌違反國安法的犯罪財產,局方有責任通知銀行不遵守指引的潛在後果,他又說,政府針對的是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與正常營商扯不上關係。

金管不評論 稱機制行之有效

金管局發言人表示,一貫做法是不評論個別個案及執法機關進行的刑事調查,金管局與執法機構有清晰分工,做法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一致,與刑事調查有關的凍結資金或財產,由執法機構如警察、海關或廉政公署按相關法例進行,銀行已建立行之有效的機制,配合執法機關進行刑事調查。

花旗發言人指出,不會就個別客戶情況作出評論,強調花旗於全球業務所在地均須遵守所有當地相關法例。滙豐發言人不評論市場傳聞。

路透聲稱已閱讀兩封發給銀行的信件,內容提到,保安局局長的指引是根據《港區國安法》第43條執行,被凍結資產來自7個戶口,並由3間英屬處女島(BVI)註冊公司持有,表明銀行不可以指引列出的方式處理被凍結資產,否則可能被罰款及判監。黎智英或有關人士,可在2023年5月前通過法院挑戰該指引的執行內容。報道又指被凍結資產的戶口,部分在華僑永亨銀行。

路透同時取得向黎智英發出、載有同類指引的信件,表明若要處理被凍結的資產,須先取得保安局局長許可。黎智英去年接受路透訪問時透露,已把部分財富搬到海外,他的一名顧問表示,黎智英的資產遍布亞洲和北美,包括台灣的物業、加拿大的酒店和總值數以千萬美元計的美股。

對於政府做法,報道引述一名黎智英的財務顧問稱,被凍結資產金額相對較小,但政府的做法意味着黎智英的個人財產將與香港絕緣,他們目前正與法律和銀行團隊研究挑戰指引的效力。政府早前已凍結黎智英資產,現時更指示銀行不可把他的海外資產轉進香港,該顧問坦言,「政府意圖扼殺《蘋果日報》的前途(determined to choke Apple)相當明顯。」

金融界指國安法觸及財管業

銀行業有聲音指出,今次行動旨在阻止黎智英把海外資產調回港,意味着壹傳媒日後難再獲任何黎智英的資金支持。

有金融和法律界人士認為,以國安法凍結個人財產並警告銀行違反指引可能被判監,可見「國安法的權力已大到可延伸至銀行體系內的精英階層(extended the tightening national security apparatus into elite tiers of the banking system)」,財富管理界人士和客戶面對更高風險。

一名合規業內人士表示,銀行會按執法部門要求凍結個別公司或人士資產,至於同一人士在海外的資產,銀行一般不會協助調返本港,香港政府亦沒有權力要求銀行把該客戶的資產調回。對於違反指引最高可被判監7年,他說,司法部門會按犯罪資產的罪名嚴重性定下刑期,但國安法是新條例,故難以判斷刑罰孰輕孰重。

壹傳媒於上周一(17日)停牌,昨復牌後股價大升,最高曾飆3.3倍至0.8元,收報0.28元,漲50.5%,成交2.28億元。該公司復牌前指出,截至3月31日,集團未經審核銀行及現金結餘約為5.21億元,資金足夠營運18個月,強調黎智英資產被凍結不會對該公司財務狀況或營運造成即時負面影響。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