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香港金融業在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發展上日趨成熟,外滙基金作為本港最具規模的投資者之一亦身體力行推動,外滙基金投資辦公室首席策略官張亮表示,除引入更多可持續發展元素外,基金亦定下目標,希望透過資本市場的力量,帶動香港以至亞洲邁向淨零發展,所以不會排除投資於高碳排的公司,反而會協助其轉型,此舉對長遠的綠色發展更有利。
張亮指出,外滙基金自2013年開始引入可持續投資,至今無論在股、債以至私募項目,全部資產類別的投資都會以綠色因素作為重要考慮,而基金股票組合的加權平均碳密度(WACI),至2022年已較2017年減少46%,中期目標為2030年減67%,2050年指數降至零。
對於投資組合內的綠色佔比,張亮稱,實在較難清晰細分「是否綠色」,他認為,排除非綠色的項目並不切實可行,一方面,外滙基金肩負維持貨幣和金融穩定的責任,絕對的排他性會令可選擇範圍大減;淨零排放不可能一步登天,「總不能因為要發展綠色而停電,所有人冇飯開」,所以外滙基金亦應望幫「棕色」企業轉型至「綠色」。
有信心加權平均碳密度續減
由於外滙基金以至外聘投資經理,仍然願意支持棕色企業,張亮承認,WACI未來數年仍會「不時有上有落」,但加入轉型元素,長遠走勢有信心會持續下跌。
資產類別上,私募投資「含綠量」或會較高,張亮解釋,外滙基金的資金體量龐大,「買股票不可以買太多」,私募項目則可以擁有控制權,令基金更有話語權推動項目改革和轉型。
有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為全球最大碳排放的經濟體,亞洲亦佔近半,張亮相信,要推動全球減排,「亞洲做唔到,全球唔會做到」,所以外滙基金定下目標,將發掘並優先考慮能促進亞洲轉型及為全球帶來正面影響的優質投資機會,而區內不少公司和項目都需要額外資本轉型,基金正好挺身而出成為資金提供者,並需要在內部研判和外部經理的嚴格審視下,尋找長遠具合理回報的項目。
投資私募項目需要專業的審查,張亮直言,以往覓得合適的項目確實較難,尋找合作方都要小心,「個個都話自己好勁」,隨着ESG愈來愈成熟甚至盛行,近年全球最大的基金都有專門的可持續團隊,金管局亦加入相關專才,令發展愈來愈暢順。
同時,早年市場可能較集中買再生能源,而行業發展成熟時,上下游如電池、零部件以至充電柱都會更為興旺,亦令外滙基金有更多可持續項目可投資。
冀促成推衡量減排效果準則
綜合而言,張亮強調,「細心搵,小心揀」,是可以找到具回報潛力的可持續項目,根據外滙基金多年經驗,具ESG元素的投資回報,與總體基金回報相若,扭轉傳統「可持續就要蝕錢」的想法。
展望未來,張亮說,市場會有一套計算準則,量度ESG投資的實際效用,如買入「棕色」項目後,對減排的效果應如何量度,此舉將令更多金融機構願意考慮可持續投資,金管局會和業界溝通,希望促成此事。
採訪、撰文:董曉沂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實現行善致富 回報達雙位數 |
上一篇: | Z世代要「宿位」更要「機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