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14日

廖錦興博士 科網人語

醫療科技需共同創新

人口老化對全球各國都是頭痛問題,增加經濟及社會福利負擔,妨礙可持續發展。然而,醫療科技為各國提供轉危為安的機會。美國《福布斯》列出2022年醫療領域技術趨勢,包括遠程醫療、個性化醫療、基因組學和可穿戴設備等。

這些領域將迎來高速增長,業界還將利用人工智能(AI)、3D打印技術、虛擬實境(VR)、物聯網、雲計算及大數據等,帶領醫療科技走向新時代。跨國看診甚至動手術已非夢想,數碼手術室亦非遙不可及。

醫療科技產業的前景光明。根據普華永道(PwC)《2022精準治療之發展現況與趨勢》報告,預測全球精準治療產值在2025年達到3814億美元(約2.97萬億港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醫美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為543億元人民幣,預計2023年將達774.8億元人民幣(約829億港元)。

遙距看診自新冠疫情後出現飛躍式增長,以5G高頻操作,診斷過程的生理數據和相關檢測影像,能立刻傳送予遠端醫療院所,實現視像會診,讓醫院、病人或家屬溝通及臨床診治不受空間限制。未來,更多先進醫療科技將引入醫療系統內,機械人料由醫生的輔助設備,逐漸成為低風險的手術主理者,例如結腸鏡檢查便可使用自動化設備安全地進行。

在植入式醫療科技上,亦不斷有突破。內地澎湃新聞報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完成內地首個在癲癇領域的支持核磁掃描、擁有腦感知技術、可由程序控制的腦深部電刺激儀(Deep Brain Stimulation)植入術。這種植入式神經調控技術,是通過微創手術把刺激電極植入特定的深部大腦核團,為難治的癲癇提供選擇。

此外,於2014年成立的香港初創公司科能三維技術醫療(Koln),目前在香港醫療科技領域取得成功,把傳統的標準訂製植入件,轉為個性化預製件,提高手術成功率和安全度。

該公司與香港大學醫學院隊團合作,協助哈薩克斯坦一位盆骨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科能的個性化金屬打印部件,利用外科手術安裝入病人體內。這些部件是按照病人的個人特徵生產製作,可確保治療質素和安全性。

科能創辦人丘榮豐表示,正與香港大學合作研發金屬骨板加止痛藥的功能,以及申請了中小企研究支援基金研發放在醫院的金屬打印小型系統。

醫療科技是個集科研、醫學、協作於一身的前沿科技,需要跨領域及地區的科技合作夥伴,共同創新發展,香港具有醫學及科研人員和平台,應主動深化與不同地區的合作,科能三維醫療、港大醫學院和哈薩克斯坦的案例是個好例證。

廖錦興博士_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