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8月8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長實出力劈 港府要接招

長實(01113)又放「深水炸彈」,油塘新盤親海駅II開售呎價低至1.5萬元以下,這屬該地產商今年第三度「劈價」推盤,且這刀劈得比較深,除了令全港業主及其他發展商震撼,就連特區政府也可能始料未及。一方面,港府近年致力遏抑樓價、增加供應、堅持辣招,冀協助市民上車,現在長實牽頭「勁劈」,讓市民「居屋價買私樓」、「新界價買市區樓」,理應皆大歡喜;但另一方面,萬一樓市被劈得太傷,恐會重創本港經濟,並危及庫房收入,未必是政府樂見,當局或須變招應付。

新界價賣市區樓引起震撼

「李嘉誠七折賣樓」近日成為內地網絡熱話,說的是李氏旗下長實油塘新盤親海駅II,上周推售首批132伙單位,入場費290萬元,最平呎價低至1.34萬元,整體平均呎價亦僅15717元(「愛才即供計劃」可獲額外5%折扣,呎價14997元)。作為比較,同區樓齡分別為3年、4年、7年的半新盤曦臺、海傲灣、PENINSULA EAST,近期二手成交平均呎價分別為1.69萬元、1.75萬元和1.46萬元,與親海駅II頗有距離。

部分傳媒把親海駅II的最平呎價1.34萬元,對比海傲灣平均呎價1.75萬元,得出折讓率接近30%,形容長實「七折賣樓」。此講法不算完全準確,事關考慮到樓層、景觀、間格等因素,同一個屋苑不同單位呎價差異也可以很大。假若apple to apple,把親海駅II的「愛才即供」平均呎價14997元對比海傲灣平均呎價1.75萬元,應該說前者「八五折賣樓」才對。

但無論如何,親海駅II屬全新樓花盤(預計2025年10月落成),而海傲灣畢竟是4年樓齡二手盤,現在「一手平過二手」屬不爭事實。況且海傲灣去年平均成交呎價仍然接近2萬元,意味該盤樓價已跌了超過一成,親海駅II在此基礎上再劈一成半,難怪迅速吸引逾萬買家入票,超購25倍,引起市場震撼。

值得留意的是,這已是長實今年「第三劈」。早於2月份,長實推售長沙灣愛海頌貨尾單位,折實呎價介乎1.5萬至1.75萬元,較上一張價單減價10%至16%,亦較同區半新盤折讓大約10%,結果順利為該盤「清袋」。及至3月份,長實推售屯門飛揚二期,首批單位平均呎價1.25萬元,較2022年7月開售的第一期折讓17%,被形容為「深水炸彈」。

在商言商,長實「連環劈」有其合理性。一來,該發展商向來自詡「樓市工廠」,奉行貨如輪轉,傾向「平價快賣」多於「高價慢賣」。況且親海駅II屬工廈重建項目,於2019年7月完成補地價,每方呎樓面地價5283元,計及建築及資金成本後,現在以平均呎價1.5萬元左右推售,仍有不俗利潤。與此同時,隨着地價回落,長實套現後又可繼續買地發展,促進資金周轉率(該集團自2022年以來斥逾200億元在港買地)。

二來,長實上述「三劈」樓盤分別位於長沙灣、屯門、油塘,皆屬未來新樓供應重鎮。尤其是油塘由工業區轉型為住宅區,號稱「大變天」,多個大型新盤正在發展,涉及上萬伙單位,該區未來幾年肯定沙塵滾滾。所以長實若不快手清貨,將面臨更多競爭。

總的而言,正如長實執董趙國雄笑謂,親海駅II開價「平爆」,「代理聽到價錢開心到喊,(其他地產商)老闆就傷心到喊。」現在想喊的,相信還有全港不少業主,擔心樓價被拖累進一步下挫。根據中原CCL指數,本港私人住宅樓價由2021年高位至今累瀉13.3%,且看來跌勢未止,近期貶值達兩三成的蝕讓成交個案屢見不鮮。

目前最大懸念是,眼看長實「三連劈」,特區政府領導人想「笑」抑或想「喊」。一方面,港府近年致力遏抑樓價、增加供應、堅持辣招,冀協助市民上車;現在長實牽頭劈價,讓市民「居屋價買私樓」(據報親海駅II睇樓客當中多達三成原擬抽居屋)、「新界價買市區樓」,間接有助於當局加快達成房策目標,官員們理應「笑爆嘴」。

樓價倘急滑 勢損庫房收入

但另一方面,萬一樓市被劈得太傷,樓價急滑,恐會動搖經濟及金融穩定,重演1998年後「負資產」遍地慘況,造成負財富效應。同時,港府近年財赤嚴重,庫房收入銳減,除耗6000億元防疫抗疫,又要加大開支維護國安,更須推進「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等宏圖,在在需財。當局原本為2023/24財政年度定下850億元賣地收益目標,但最近賣地情況遠遜預期,多幅靚地及地王流標;早前有測量師估計,本財政年度實際賣地收益可能只得350億元,創2008年金融海嘯後新低。隨着長實「大割引」,假若樓市被「劈冧」,港府恐怕連350億元也未必能落袋,將令財赤更趨嚴重,進而影響施政、福利開支、公務員薪酬以至稅收制度。

反過來看,現時市面一手貨尾單位接近2萬伙,未來3年至4年潛在供應達10.7萬伙,皆創多年新高;其他地產商若跟隨長實劈價去貨,將為市場帶來充沛供應,令市民更易「上車」安居樂業(包括部分公營房屋家庭「升呢」到可靈活買賣的私樓,騰空單位讓更多基層上樓),有助於改善本港長久以來的住屋問題。在此情況下,港府將有更大空間放寬辣招,順道活躍市況、刺激經濟、充實庫房,一舉多得。由此看來,長實這趟「將冰山劈開」,孰禍孰福,視乎港府怎樣接招。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