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21日

黃岳永 科網人語

Evernote慢性死亡到新時代希望

筆者不是第一次提到Evernote的困境,作為一名長期用戶,我見證了Evernote從一間充滿創新精神的獨角獸企業(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變為一間靠「食老本」的公司。不得不說,Evernote是一間很獨特的企業,創業之初滿足了所有人對初創企業的「夢想」──優秀的產品兼大量忠誠付費用戶(筆者也是其中之一)。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看到Evernote失去了當初的光環以及用戶信心。

Evernote最初的成功取決於其簡單性和一致性,它讓用戶能夠不受設備的限制,何時何地都可以記錄一閃即逝的想法。這個建立於雲端服務的「第二大腦」,可謂徹底改變了人們獲取和組織訊息的方式。Evernote推動了創新、激發市場發掘雲端系統的潛力、並在快速改變的市場中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及吸引到忠誠用戶。本着「winner-take-all 」的概念,它本應立於不敗之地;但隨着公司自己偏離了創業精神,它亦由一間人人稱頌的高估值獨角獸企業,變成被猜何時正式倒閉的例子。

隨着Evernote估值的增長,公司野心也隨之膨脹,進軍自己並不熟悉的食品食譜甚至紡織市場,盲目擴張的代價是犧牲公司核心競爭力──雲端筆記的發展,公司開始步入歧途忽視了本身業務創新。同時,無視忠誠用戶的要求和期望,把自己過去辛苦建立的聲譽和期望逐步斷送。

在Google上查找Evernote消息,不難發現其被批評的問題,包括服務不穩定、管理層頻繁變動、缺乏對核心產品的關注等等。筆者作為多年用戶,不只一次在專欄中質疑公司的服務質素,被迫重新評估其價值所在,並減少對Evernote的依賴,重新尋找替代方案。

就如叢林法則中,每一個結束都預示着一個新的開始。大樹倒下,下面一片小樹已準備搶佔其位置。當筆者準備從Evernote「搬家」時,赫然發現市場已有大量創新的替代工具,可以徹底改變我的工作流程,讓第二大腦「再進化」,例如利用Google Keep為工作快速記錄,再以Notion來作團隊合作,中間還可用Miro來協助組織和思考;過去半年人工智能(AI)大行其道,我正探索利用GPT-3等工具來作「腦震盪」,或內容創作的可能性。

Evernote倒下已成定局,就如劇集步入Season Finale一樣,是一個階段的結束,也代表新季度的開始。如今人工智能增強軟件、協作平台和可視化工具層出不窮,人們記錄的工具也演變。就像從竹簡進化到紙張筆墨,現時AI及雲端亦逐步成為人們記錄的主要工具。作為時代參與者之一,我們也要緊隨潮流變化,準備好隨時迎接時代的挑戰。

黃岳永_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