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5日

專訪

安倍前顧問擬港籌建基金 種子規模逾2億 主攻生科醫藥

曾任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特別顧問的原丈人(George Hara),同時是風險投資家,主要涉及醫學及科技領域。他接受專訪時表示,準備創建2000萬至3000萬美元(約1.56億至2.34億港元)種子基金,擬投資香港科技及醫藥公司,並逐步擴展至大灣區的投資,期望未來在港交所(00388)上市,現正尋求香港合作夥伴啟動基金。

覓夥伴 投資將擴至灣區

原丈人為DEFTA Partners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目前投資組合有逾30間公司,總投資額約4億美元,主要涉及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和醫療保健領域,當中包括歐美和日本的公司,惟未有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的機構。他透露,團隊正了解香港本地大學與外國知名大學合作實驗室的項目,雖然大多僅為早期研究,但把技術商業化十分重要。

他強調,支持此類長期研究或需時10至20年,DEFTA Partners可提供一定資金,但坦言身為外國人,希望尋找本地合作方,需要來自香港的私營或政府的匹配資金,「當香港合作方決定加入,就可啟動基金。」

原丈人約6、7年前在日本大阪大學擔任醫學教授時,推動創立再生醫學技術公司CUORiPS,並將於本月內在東京交易所上市。公司發明膜片狀的心肌細胞技術,為嚴重心臟病患者治療,以替代高風險心臟移植,期望減低治療費用。他說,至今投資的機構大多在東京交易所掛牌,相信港交所可為未有盈利公司提供良好的上市機會。

至於選擇投資的標準,他指公司須發明可貢獻社會及治癒疾病的技術,範疇可十分廣泛,「每當談及健康醫療(Healthcare),很多人會想到醫學和藥物,其實亦包括數據科學、半導體、新材料及新能源等。」若發明可用於器官的新材料就可改善醫療裝置;至於新能源產業,如果發明投放在心臟起搏器小型而持久的電池,也能改善病人生活。

籲設藥物註冊制推動發展

對於香港醫療產業的發展,原丈人建議,《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應加大對生物醫學產業投資。 他又稱,該基金規模巨大,香港已成為金融地產、貿易及物流中心,不應着重投資對沖基金、房地產及賺錢的產業,應增加對醫學產業的投放。

此外,他提議設立本港藥物註冊制度。在現時制度下,當藥物獲兩個或以上的指明地方藥物規管機構發出註冊證明,可加入本港註冊名單。他呼籲應參考日本設立藥物審批方式,只要臨床試驗可證明再生醫療產品的安全性,即使未證明有效,亦可以獲得有條件批准,以推進細胞療法及基因療法的再生醫學發展,「否則即使有新技術,如果不能獲批亦是徒然。」

除了藥物註冊制度的掣肘外,他又提到,若內地藥品審批制度變得更清晰透明,便利公司從香港打入內地市場,可吸引公司發展及投資。他直言,香港仍面對形象受損,尤其在中美博弈下,縱使在這裏創立新公司,亦「很難對日本或歐美商業領袖解釋其重要性」。相關問題不是5年內可以解決,目前期望透過每年在美國舉辦世界聯盟論壇(World Alliance Forum)邀請香港官員演講,能幫助香港改善形象。

採訪、撰文:王舒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