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1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救內需vs救樓市

小朋友假若肚屙、發燒,家長們通常有兩派意見,一派主張盡快餵服止屙藥、退燒藥,另一派則認為發燒肚瀉屬人體自然免疫現象,太早「治標」反而未必好。內地最新PMI降至48.8,失業及地方債問題嚴重,經濟已出現不少「病徵」,市場現在也有兩派看法,有論者大膽直接提出「救內需必須救樓市」,亦有人堅持「樓市不可救」,該讓其「自然去泡沫」,捱過短期陣痛,經濟方可重拾健康增長。當然,大前提是在「捱痛」的過程中不會引起致命併發症。

經濟「弱復甦」 地方債瀕爆煲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5月份製造業PMI報48.8,遜於市場預期的49.5,較4月份的49.2進一步下滑,已經連跌3個月。自從去年底解除「動態清零」防疫限制,內地經濟迎來一輪強勁反彈,今年首季GDP猛增4.5%,被寄望重新扮演全球經濟「火車頭」。惟踏入4月至今,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反彈持久力成疑(官媒形容為「弱復甦」),尤其是大宗消費(買車、買樓等)深陷低迷,各行業裁員消息不絕,青年失業率突破20%,近日貴州、雲南、武漢等省市政府更傳出「庫房乾塘」,地方債問題有機會爆煲。

面對此形勢,各界關注當局會否出新招「救市」。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日前在微信公眾號發文,題為〈只有救樓市才能救內需〉。他認為房地產屬「天字第一號行業」,其巨型產業鏈「懸掛着居民消費和財富、地方政府、銀行及數十個相關產業,同時涉及上億的就業人口」。文章又指出,今年4月份,「地產局勢急轉下行,全國新建住宅銷售面積僅有3月份的52%,銷售金額下滑39%。更令人擔憂的是,出現了提前還貸、二手房大量掛牌拋售等景象。」

吳曉波形容樓市信心「已處前所未見的低谷」,「整個民營房企(行業)瀕臨崩潰的邊緣」。他強調,「提振當今十分低迷的國內需求,亟需找到一個大的投資和消費池子,此事宜早不宜遲。環顧天下行業,動一子而活全域者,恐怕非房地產莫屬。」因此,他建議當局可在「房住不炒」基礎上,使出五招救活樓市信心:一、盡快對房地產稅作出明示;二、降低改善型住房房貸利率;三、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四、全面取消限價政策;五、認真落實「三支箭」和保交樓政策。

財經作家倡五招去「病徵」

簡單來說,吳曉波提出的五招可概括為「緩徵稅、降利率、撤限價、救房企、保交樓」,這些措施單獨施展未必很強勁,但「五招齊出」或有奇效,最重要是體現政府「救市」決心,確實有機會激活樓市信心,從而提振內需,並緩解投資疲弱、失業、地方債等經濟病徵。

吳曉波這篇文章引起廣泛關注,亦令市場期望當局快將出招「救樓市」,刺激港股內房股板塊本周二曾一度大幅反彈。不過與此同時,內地輿論界出現另一派「反對救樓市」意見。相關論者認為,一方面樓市下跌屬大勢所趨,既關乎此前幾年升得太多,也基於近期經濟放緩,政府不太可能力挽狂瀾。另方面,他們覺得樓價高企本身絕非好現象,會造成階層固化、生育率低迷、生活壓力大、社會槓桿過高、不利創業、打擊科研等諸多問題,幾乎可說是中國經濟困境「萬惡之源」。

正因如此,「反救市」論者主張順水推舟,讓樓市「自然去泡沫」,逐步化解這個「毒瘤」,隨後經濟及社會方可重拾健康軌跡。至於樓市崩盤過程中引起的負財富效應、債務爆煲、消費疲弱、投資乏力、失業嚴重、社會不穩等情況,就好似人體肚屙和發燒,屬免疫系統自然反應,視作「必要之痛」;倘急於「治標」,勉強用特效藥鎮壓病徵,反而不利於長遠健康,事關「長痛不如短痛」。

反對者主張「自然排毒療法」

當然,公共政策從來不是非黑即白,在「救市」和「不救市」之間也有寬闊光譜,不一定要按吳曉波建議「五招齊發」,亦不等於要坐視樓市及經濟急劇下沉。畢竟肚屙、發燒若太激烈,甚至引起併發症,隨時危及性命。觀乎近期政策風格,更大的風險反而是「落藥太輕」,倘若拖拉猶豫,以致錯過「黃金窗口」,屆時形勢恐怕更難挽回。最新數據趨勢已很明確,且看當局短期內會出什麼新招提振經濟。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