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8日

廖錦興博士 科網人語

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確立了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當中定位對科技界有莫大裨益。政府在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強調將會從數字經濟、人工智能(AI)超算中心、「智方便」平台、電訊業基建、數碼轉型和第三代互聯網(Web3)等多個範疇,推動經濟朝高質量發展,並同時撥款資助,以促進科技創新。

政府作為全港最大僱主,除協助產學研及創科發展之餘,亦具備相當條件採用本地科研成果,但長期以來,政府對經濟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採購機制欠缺彈性。因此,政府若能夠主動採用本地科研產品和技術,不僅能提升績效、邁向智慧城市的目標,更可推動官產學研,以及支持本地科研初創。

根據2021年的立法會文件,貿易發展局推出「香港.驅動創科」和「貿發網採購」等計劃,旨在推廣香港的科技產品。此外,政府資助合資格本地公司/機構在公營機構試用其研發成果,4年來共有205個項目受惠,總額約4.24億元。抗疫期間,創新科技署推出「遙距營商計劃」,支援企業採用資訊科技方案。

與此同時,政府於2019年成立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協助政府部門從業界引入資訊科技方案。至2021年底,該計劃為19個部門提供業務需求配對解決方案,涉及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科技等範疇。

筆者在此建議政府考慮以下三點:

一、加快使用自家科技產品或技術:各國政府都傾向支持及優先採用本土的科技產品,香港政府應該以身作則,在遵守公平原則下,盡量採用本地產品,從而促進業界和初創企業的發展。貿發局亦可透過外國辦事處推廣本地初創的專利或科研成果;

二、善用IP優勢,振興經濟:香港定位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應善用香港法治、國際化及健全制度的優勢,推動知識產權商品化。另一方面,由於本港不少企業都有工業專利,政府應主動發掘並協助其產業和市場化,從本地至海外市場,提升自家品牌的形象和地位;

三、協助香港科研成果融入內地市場:目前不少前沿科研成果,由於各種因素而未能打進內地龐大市場,港企懷才不遇的情況時有發生。例如國家日益重視生物科技發展,並取得嶄新成就,惟香港與內地的體制、機制銜接不暢,導致生物材料和儀器跨境流通不便。港府應直接向中央提出深化中港科研成果及創科產品的合作,以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共同發展。

廖錦興博士_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