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2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共同富裕發功 銀行也鬧罷工

罷工新聞不罕見,但中外金融業甚少發生罷工事件,皆因此行業「錢字掛帥」,任何勞資糾紛都不難「用錢解決」,即使裁員也有golden handshake,況且金融精英重視形象,通常不想弄到撕破臉皮。倘若有銀行總部門外出現大批員工靜坐維權,那就意味事不尋常。這正是上海浦發銀行(600000.SH)昨日(11日)面臨的處境,該行在同一日內爆發兩宗罷工事件,分別涉及正式員工和外判員工。事件背後既關乎金融業「共同富裕」,亦緣於銀行業「生意難做」。據聞浦行把個別部門全體員工月薪降至最低7000元(人民幣.下同),這數字原本不算低,但在上海就很難生活。

昨日早上,內地微博、脈脈等平台瘋傳兩批照片,其中一批是浦發銀行上海總部門外,有至少數十人靜坐,據報該批員工不滿遭大幅降薪,發起「打卡不上班」罷工行動。另一批照片則攝於浦行總部辦公室,只見部分員工座位貼滿了印上「罷工」二字的A4紙,消息指相關員工因為月薪「由2萬元減到6000多元」,故作出抗議。

浦行員工傳大幅減薪

浦行在下午發表回應,指上述兩件事屬於「獨立事件」。首先,該行總部外「人員聚集」是基於「一業務外包公司(外判商)與所屬員工之間存在勞動糾紛所致,目前該外包公司正與員工溝通解決」。而辦公室內「罷工」事件則涉及一個員工薪酬下調,「因其本人業績考核不佳所致,經溝通,目前該員工已對上述調整表示理解」。

內地媒體引述消息稱,該兩宗罷工事件皆關乎浦行近期對多個部門實施大幅減薪,不論正式員工或外判員工都受影響。以該行信用卡業務中心為例,根據網上流出的通知文件,普通員工和主管員工分別減薪50%和60%,「月薪不到7000元無需減薪,若調整薪酬後低於每月7000元,則按7000元發款」。

換句話說,該部門這次減薪似乎只影響月薪7000元以上員工,亦即員工被減薪後「最低工資」仍起碼有7000元。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去年內地居民每月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2614元,由此看來7000元實屬不低。但上海生活成本高昂,7000元可能連租屋都不夠。況且能躋身浦行總部的多屬985尖子高材生,十多年苦讀力爭上游,以為找到一份安穩體面「金領」工作,得以立足於上海灘,豈料突然被大減人工,很多人難以接受。

嚴打金融業「奢靡之風」

事實上,中央政府近年力推「共同富裕」,被視為待遇優厚的金融行業屬重點整治對象。據內地研究機構智通財經統計,中金(03908)、招商(06099)、海通(06837)等20多家主流證券商去年平均減薪接近30%,高層員工薪酬降幅更達40%。此外,中紀委今年2月發表文章,強調繼續打擊金融業「奢靡之風」,堅決破除該行業「例外論、特殊性、優越性」等錯誤論調,摒棄「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西方看齊論」等錯誤思想,防止從業員過分追求「精緻化、品味高端化」生活風格。

較諸證券商「三更窮,五更富」,銀行打工仔薪酬相對穩定,所面對的減薪壓力理論上較小。然而「共同富裕」屬大勢所趨,銀行業不可能獨善其身,該行業近年也面臨「生意難做」。據昨日最新出爐數字,內地4月份新增貸款僅7188億元,較3月份(約3.89萬億元)出現「斷崖式」急跌,同時遠遜市場預期的1.4萬億元。

在央行「大放水」之下,4月份新增貸款仍陷入嚴寒,反映貸款需求疲弱。尤其值得留意的是,4月份企(事)業單位貸款及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分別增加6839億元及2314億元,但住戶貸款減少2411億元,顯示個人貸款需求「比弱更弱」,主要因為買樓、買車、零售貸款等活動放緩。作為中國第七大銀行(按總資產計),扎根於上海灘的浦行主打消費者金融業務,截至去年擁有逾1.3億個人客戶;隨着個人貸款需求遇冷,該行首當其衝,難怪其信用卡部門需要大幅減薪。

有趣的是,中國若要推動「共同富裕」,理應盡力提升民眾收入,鼓勵他們增加消費,助推經濟「內循環」;可是當局繼「鐵拳」打擊互聯網、補習、房地產等行業後,又要求金融業減薪,致令銀行員工也要罷工維權。在此形勢下,很多打工仔感到朝不保夕,自然減少消費、節衣縮食,這對於「共同富裕」究竟利多抑或弊多?或曰,中國政府可能「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成敗利鈍需放長雙眼來看,此刻打工仔「為國減薪」,也可算是一種榮譽。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