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
內地潮語日新月異,最近有兩個新詞「45度青年」和gap day,源於年輕人職場心態。皆因早前流行「躺平」,但躺着不做事的同時是否有飯食、有屋住?很多青年一族不具備條件,於是採取折衷之道,選擇45度姿勢,介乎「躺」和「站」之間。同樣道理,gap year(空檔年)太過奢侈,內地打工仔偶爾自製gap day(空檔日),在繁忙生活中歇息鬆一鬆。
「躺平主義」自2018年開始興起,屬於內地年輕人面對「內捲化」激烈競爭下的一種逆向思潮。不少人覺得每日996加班拚搏,最終也很難脫離苦海,宛如無間地獄,倒不如躺下來,拒絕競爭。然而,一個人的物欲再低,始終要解決基本食和住,「躺平」大前提是「財來自有方」,要不自己有積蓄,要不由父母供養。其實大多數人沒這種條件,所以「躺平」只是嘴上說說,不易實行。
照返工低消費不生仔
作為折衷之道,「45度青年」一詞今年4月份開始流行,所謂「45度」乃形容一種斜斜地靠在牆上的姿勢,看似「躺」與「站」之間。「45度主義者」們認為,0度代表徹底「躺平」,90度站直則須面臨「內捲」,前者難實現,後者非所欲。正所謂「躺不平,捲不動」,45度姿態相對具有可實現性,算是妥協的選擇。
「45度青年」的特色可從「工作」、「生活」和「家庭」三個角度剖析。首先,在工作方面,他們大多擁有一份正職,每日準時上班,偶爾也會加班,工作表現達到合格以上,卻不會為了升職加薪而過於拚搏,但求每個月有薪水便行。在生活方面,他們也追求個人興趣,例如旅遊、閱讀、電影、音樂、美食、攝影之類,惟盡量維持低消費,尤其是不會購買奢侈品和名牌物品。
至於家庭方面,「45度青年」會談戀愛、同居甚至結婚,但立定主意不會生兒育女(因為一旦有了下一代,便須更搏命賺錢養家,違反45度理念);同時,他們普遍不傾向於買樓置業,寧可租樓蝸居,避免背上太大負擔。
「射波」唞氣 善待自己
與「45度青年」同時流行的潮語是gap day,廣泛出現於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例如人們會說:「最近工作太辛苦了,來一個gap day吧」;又或者貼出一條視頻,記錄「今天是我的gap day,逛展看戲放空一整天」。
那麼gap day跟普通放假有何分別?主要在於gap day通常是「自製」的額外假期,包括動用年假、向上司告假,或稱病告假,很大程度近似香港打工仔「射波」。
Gap year(空檔年)概念早已在西方現代社會流行,意指一個人讀書或工作多年後,給自己一整年空檔,去做一些跟此前完全不同的事情,例如到外國休息、旅遊或進修。但對於內地一般年輕人,gap year過於奢侈,他們沒條件放下一切出走一年,於是創造出gap day概念,本質上跟gap year相同,都是去做一些跟平日生活不同的事情,藉以唞唞氣、叉叉電;受限於現實條件,唯有以「日」而非「年」為單位。
對於打工仔,gap day最重要的是那種「善待自己」的感覺,略微夾雜奢侈感和罪惡感,跟普通周末或節日放假不可相提並論。然而,很多中國人始終「辛苦命」,就連「射波」一整天也未必容易實現。所以在gap day基礎上,又衍生出half-gap day(照常上班,但「扮工」、「hea做」一天)、gap night(一整晚煲劇或打機放縱)甚至gap hour(上班期間借故「出走」一小時)等細分概念。
應對激烈職場競爭
歸根究柢,內地職場競爭十分激烈,不少人深感喘不過氣來,就像橡筋長時間拉得太緊,隨時啪一聲斷裂,身體可能支撐不住倒下,又或者心態崩潰變為「躺平」。作為應對之策,部分人嘗試45度半躺姿態,又或者偶爾給自己一個gap day短暫抽離。
事實上,人生從來沒有標準答案,最重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和步伐。隨着社會節奏愈來愈快,亦難免會出現逆流;就像日本思想家大前研一早於2016年寫過《低欲望社會》一書,他形容當代日本年輕人「喪失成功欲,追求小確幸」,與「45度青年」頗為相似。
但從社會整體角度出發,假若「躺平」或「半躺」的青年愈來愈多,誠非好事,可能反映社會存在深層次問題(例如上流階梯縮窄、「內捲化」惡性競爭泛濫)。大前研一認為,不應指摘年輕人欲望低落,「因為這種無欲無求傾向,在時代脈絡下也是一種合理選擇」,問題是各界必須思考「低欲望社會」前因後果,以及政府與企業如何因應。
話說今年5月4日青年節,國家主席習近平勉勵中國青年「走進鄉土中國深處,才深刻理解什麼是實事求是、怎麼去聯繫群眾,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由此角度看,主張「45度主義」、奉行gap day的年輕人似乎不符合習主席指示精神,不知會否被視為「軟對抗」。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