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4日
中國解除「動態清零」後首次舉行上海車展,作為全球最大型同類盛事,備受業界重視。不過這項活動向來多風雨,例如特斯拉(Tesla)在2021年參展時遇上「車頂女」維權事件。該車企巨擘今年索性「缺席」,卻輪到另一家外國車廠出事,寶馬(BMW)因為「派雪糕」問題被指「辱華」,危機一發不可收拾。這些花邊新聞似乎掩蓋了今屆車展的「裏」,即多家國產電動車企進步神速,英國《金融時報》形容為「大批外國車廠高層震驚」。然而,「表」與「裏」其實不無關聯,皆因國產車企始終面對制裁威脅,隨時受中外關係變化牽連。
上海車展自1985年起舉辦,不但是中國最大型車展,近年的規模更可說是冠絕全球。尤其今年是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首次在出入境正常化、毋須戴口罩情況下舉行車展,共有逾1000家國內外廠商參加,在本月18日至27日的展期內,預計會有超過100萬人次入場。
正因今屆上海車展意義重大,全世界大小車企及零部件供應商都嚴陣以待,租場、搭台,精心展示最新產品及技術,還從總部派出最高層團隊來華壓陣。但今屆也有一個矚目「缺席者」,就是電動車龍頭Tesla,一個小攤位也沒租用,完全零參與。在上海設有超級廠房的Tesla未現身「畀面派對」,據估計有兩大原因,一是該車企2021年參展時遭遇「車頂女」維權事件,鬧出公關危機;為免再成眾矢之的,今年刻意避席(第二個原因下文另述)。
寶馬派雪糕惹辱華風波
Tesla不玩,豈料輪到BMW鬧出公關大頭佛。事緣該德國車廠今年在展台派發雪糕予參觀人士,但兩名內地女生上周二開幕日前往索取雪糕時,被兩個工作人員敷衍回應「派完了」;相隔不足一分鐘,一位洋人同樣往取雪糕,卻獲熱情招待,食到舔舔脷。整個過程被拍成短片並放上網,隨即引爆內地輿論,「大小粉紅」都不高興,BMW遭狠批為「歧視中國人」,令部分人聯想起二十世紀初據傳掛在上海黃浦公園門口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告示。
爆出「史詩級公關災難」,BMW立刻拆招,先是推諉該兩名工作人員屬「外判人員」,隨後又解釋要先下載App登記才可領取雪糕,最後還說短片中的洋人其實是寶馬自家員工。但無論怎麼「解畫」,BMW始終未能平息內地民眾怒火,不少人揚言「終身抵制寶馬」。
值得留意的是,BMW其實非常重視今屆上海車展,租用面積屬全場最大之一,落重本展示新車及推廣品牌,大力搶攻中國市場。沒料到因為幾杯雪糕惹起軒然大波,不但令心血功虧一簣,還對該品牌的中國業務構成沉重傷害。
很大程度上,「雪糕事件」可能掩蓋了今屆上海車展的最重大意義,令多家國產電動車企所展出的新車及技術艷光打折。
國產電動車進步驚人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業界消息形容,大批外國車廠高層在參觀後,對中國電動車企進步神速深感震驚,特別是電池、智能系統、創新功能等方面,將令傳統車廠面臨重大挑戰。
事實上,中國早已是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去年總銷量達537萬輛,佔全球市場(約1050萬輛)逾50%,較美國銷量(約79萬輛)高出接近6倍。比亞迪(01211)亦憑去年電動車銷量186萬輛,超越Tesla(131萬輛)成為全球電動車企一哥。再加上理想(02015)、蔚來(09866)、小鵬(09868)等一眾「造車新勢力」,勢頭確實凌厲。
據中國電動車業界人士形容,該行業「內捲化」競爭非常激烈,迫得各車企必須不斷創新,直接促使進步。在傳統燃油車引擎年代,西方車企具數百年技術積累,中國車企長期「跟車尾」食塵;但電動車時代猶如一切重新洗牌,大家站在相近起跑線,中國車企甚或因為包袱較輕,起步更快。
上文提到Tesla今屆缺席可能有兩大原因,除了擔心「車頂女」事件重演,亦由於該車企暫時沒什麼新車款(Cybertruck最快第三季才量產,2.5萬美元廉價車預計明年面世)及新技術(全面自動駕駛FSD仍只聞樓梯響)可以亮相,假若在車展攤位只騷一兩年前舊貨色,相比起中國電動車企恐會相形見絀,那倒不如暫避其鋒。
但長遠而言,中國電動車企能否跟Tesla在國際舞台一較高下,端視乎中國與國際地緣政治關係。例如中國車企若遭「晶片制裁」,甚至像華為或俄羅斯企業般被封禁出口,屆時武功再高,也很難跟Tesla爭奪海外市場。
所以,上海車展的「表」與「裏」其實不無關聯,皆因「雪糕風波」某程度上反映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對外關係敏感。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現時對華關係猶如面臨十字路口,政壇上有激進聲音主張與中國「全面脫鈎」,商界則通常「搵錢至上」,希望避免決裂;假若BMW被「逐離」中國市場,歐洲「擁抱熊貓派」便將折損一員大將,屆時中國車企遭受制裁也更可能成為現實。由此角度看,搞出雪糕風波的兩名外判工,或將意外淪為中歐惡化之歷史罪人,實屬始料不及。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