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10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港人多受「獨家優惠」訊息誘騙

不法之徒利用關鍵字,例如中獎、贈品或獨家優惠,就能夠欺騙消費者把私隱外洩?全球科技支付公司Visa昨發表環球研究報告《詐騙特徵:欺詐語言》,發現網絡犯罪分子流行以「語言偽術」,吸引消費者點擊可疑連結,誘使交出個人資料,自命聰明者反而更易受騙。

Visa與市場調研公司Wakefield Research合作,針對包括香港在內18個國家及地區,向6000名成年消費者進行調查。報告顯示,儘管近半數(48%)消費者自信有能力識破騙局,惟全球仍有四分三(73%)受訪者,容易忽略數碼通訊的可疑訊號。

自信有能力者更易中招

研究結果發現,聲稱在識別詐騙方面能力更強或知識淵博的消費者,相對更可能對騙徒作出回應或採取行動,且對財務有關訊息尤其感興趣。最容易得逞的詐欺訊息,標題通常包含「中獎」、「獨家優惠」或「免費贈品」等關鍵字。至於本港消費者往往較易被「獨家優惠」吸引,其次是「點擊此處」及「限時優惠」。

根據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今年3月最新數據,2022年第四季度錄得1.6萬多宗本地網絡保安事故;超過1.3萬宗與釣魚攻擊有關,季度按年增長90%。

凡事謹慎,有助避免受騙。報告提到,僅六成受訪者會確認資訊是否來自可靠電郵地址;不到一半人會檢查電郵有否錯字。若要區分詐騙訊息,消費者應從難以偽裝的細節着手,例如檢查賬戶號碼,或查證他們與公司的連繫等,藉此辨別資訊真偽。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