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7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仿生機械人助紓勞工荒
具思考互動能力 物流安老可應用

在科幻電影中,常見機械人大規模取代人類工作,這情景有可能很快到來。美國加州人工智能(AI)機械人初創Figure表示,即將推出全球首部商業化通用人形機械人Figure 01,身高5呎6吋、重量60公斤,充電後可運行5小時,有效載荷為20公斤,聲稱具備思考、學習及與環境互動能力,有望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

Figure由現任行政總裁Brett Adcock於2022年創立,之前他亦創立了飛天的士開發公司Archer Aviation。過去一年,Figure從美國多間科企,包括人類及機器認知研究中心(IHMC)、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特斯拉(Tesla)、Alphabet旗下自駕業務Waymo、Google X等挖走40多名工程師,當中大部分在人形機械人或其他自動系統領域擁有豐富經驗。

靈活度達人類60%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旗下刊物IEEE Spectrum報道,Figure技術總監Jerry Prattyin在美國佛羅里達州IHMC任職超過20年,由他帶領的團隊曾在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的機械人挑戰賽決賽獲得亞軍。

Figure 01人形機械人臉部,能顯示各種系統訊息,手可開門、爬樓梯、搬箱子等,主打現實應用。Prattyin推測,利用現今的技術,機械人的規格,例如靈活程度、最高移動速度等,可達到人類的50%至60%,有望應用於製造、物流、倉儲、零售以至安老服務等行業。

未來30天試產5部

現時Figure剛完成機械人的Alpha版本,亦是首次製作全尺寸的機械人。Adcock向刊物IEEE Spectrum透露,團隊期望未來30日內,試產首批5部機械人。同時,公司亦開始研發機械人的第二代硬件及軟件版本,料於今年夏天完成。

美國《財富》雜誌提到,當地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在上周的投資者日介紹正研發的Optimus智能機械人,它已可行走並完成任務,聲稱其長遠價值比汽車業務更大。馬斯克預料,人形機械人數量將超過人類,坦言AI是相當危險的技術,擔心或因做了一些事情而加速這趨勢。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