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日
中國文字奧妙精深,例如「闊」字通常象徵富泰、吉祥,相反「窄」字往往寓意事情不太樂觀。廣東話俗語「窄窄哋」,意指有挑戰。早前有一齣港產片《窄路微塵》,就是描寫新冠疫情期間草根市民在很「窄」的環境下掙扎求存。做生意也一樣,物業着重「門闊」,譬如恒生銀行(00011)向來開設分行首選「270度大單邊」地舖。旺角洗衣街商業地近日以「超低價」賣出,除關乎市況疲弱及「高地價政策」變化,亦要留意該幅地皮條款內有乾坤,規定只可興建一幢「窄」樓,難免影響其估值。
核心靚地估值挫八成
洗衣街地皮原址為水務署大樓,位於亞皆老街交界,恰處旺角火車站和地鐵站之間,距離兩站各僅約3分鐘步程,屬罕見核心靚地。地盤最高可建樓面面積達152.4萬方呎,論規模超過朗豪坊(商場及寫字樓合計約137萬方呎)。因此,該地皮去年2月份納入政府賣地表時,市場估值高達229億元,相當於每方呎樓面地價約1.5萬元。
然而,時隔一年,這幅地皮本周二正式批出,由新地(00016)以47.3億元中標,每方呎樓面地價僅3103元。還有另外兩組財團入標,分別為獨資的長實(01113),以及鷹君(00041)和信置(00083)合營公司。今次成交價反映,短短一年間,該地皮估值「急挫八成」,而樓面呎價似乎比新界偏遠地皮也不如。這難免令人擔心,是否象徵本港經濟及樓市前景「窄窄哋」不容樂觀。
綜合來說,這幅靚地「超低價」成交背後有三大原因。首先當然是市況疲弱,3年抗疫期間,部分國際企業決定縮減在港辦事處規模,再加上遙距辦公、居家辦公趨勢,令商用物業面臨更大挑戰。正如筆者上月在〈銅鑼灣再起風雲〉一文指出,截至去年12月底,本港甲級寫字樓整體空置率達12.1%,市面過剩供應超過1000萬方呎,中環CBD湧現「吉單位」,業主須大幅減租留客,其餘環頭環尾、港島東、九龍區寫字樓情況更疲弱。
希慎(00014)在2021年5月份,豪擲198億元投得銅鑼灣加路連山道商業地皮,平均樓面呎價達1.8萬元,被視為「摸頂價」,在現市況下,很難想像該商廈項目落成後如何「計得掂數」。此外,市建局早前推出、總樓面達216萬方呎的觀塘市中心巨型商業項目,只接到一份標書(來自該區大業主新地),上月宣告流標,可見商用物業市道有幾寒氣逼人。
其次,除了市建局觀塘項目,包括政府推出的赤柱豪宅地皮,以及港鐵(00066)的小蠔灣車廠項目,皆相繼流標收場,坊間有聲音質疑當局是否仍然堅持「高地價政策」、不肯「隨行就市」。在此背景下,今次洗衣街地皮「超低價」成交頗令業界意外,不排除部分發展商以低價標書測試政府底線,結果成功「執死雞」。
低價試標料陸續有來
值得留意,新地以樓面呎價3103元中標,意味其餘兩組財團(長實及鷹君信置合營)出價更低。由此角度看,業界「低價試標」捉摸當局賣地政策變化該陸續有來。
最後,洗衣街地皮招標條款「內有乾坤」,儘管地盤面積及樓面面積分別達12.4萬方呎及152.4萬方呎,但因其位處旺角鬧市,政府要求發展商保留足夠建築物間距,讓側邊的旺角道和快富街空氣流通,故建議興建一幢窄長型65層高商廈。按照152.4萬方呎除以65層,每層樓面可能只得2.3萬方呎左右,不太容易把基座發展為大型購物商場,倒有點似所謂「銀座式商廈」,惟「樓上舖」的價值跟「商場舖」及「地舖」不可同日而語。
作為比較,九龍塘又一城商場每層面積達14萬方呎,銅鑼灣時代廣場(商場部分)每層空間也接近6萬方呎,讓客人感覺開揚寬敞,不必頻繁搭電梯上上落落,有助提升租值。據測量師估值標準,零售物業有別於住宅,通常是「愈接近地面愈值錢」,高層租值大打折扣。當市況熾熱時,核心旺區商用物業難求,就連「銀座式商廈」價值也被搶高;可是當市道轉冷,該些物業往往最難保值。
洗衣街地皮條款還要求發展商保留3棵老榕樹,以及為政府興建社福設施、行人道路系統和公眾停車場(不計入總樓面面積),既增添設計及建築難度,亦對估值構成影響。當然,該地皮毗鄰由新地擁有、位於旺角火車站上蓋的新世紀廣場,兩個項目料將用天橋連接,可創造協同效益。
2030年落成的洗衣街項目「是龍是蛇」,新地今回合「執死雞」抑或「接火棒」,很視乎到時候本港經濟狀況,再擴大來看,則關乎中國發展道路「愈走愈闊」還是「愈來愈窄」。
就像鷹君在1989年參與「旺角六街」重建時,正值六四事件後,本港經濟動盪,這個百億元投資項目實屬「博一鋪」;後來用了10年時間收地,接着拆卸和建築工程,朗豪坊在2004年落成之際,恰逢自由行政策啟動、中國人富起來,這個旺角超級商場食正黃金時代,鷹君成為大贏家。由此可見,相對於國運,從一幅靚地到一家大型發展商,其實都無異於一粒微塵。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