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28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炒股容易炒蛋難

繼「搶止痛藥」後,香港近日流行「搶蛋」,皆因很多家庭主婦及主夫發現,市面雞蛋價格一日貴過一日,部分超市甚至「缺蛋」,於是快快手入多幾pack填滿家中雪櫃,結果又進一步加劇「蛋荒」。事實上,「雞蛋危機」屬世界各地共同問題,從中國、日本到美國都遭殃,主要因為禽流感自去年起肆虐,兼且俄烏戰爭導致玉米飼料成本飆升。這亦反映環球供應鏈仍然脆弱,通脹升溫風險始終存在,今次出事的是雞蛋,下次不知道會是什麼。

統計處上周發布最新《消費物價指數月報》,本港1月份蛋價指數達117.1,較去年同期漲13.5%,屬升幅第二高食品類別,僅次於新鮮蔬菜(20.2%)。而蔬菜價格向來波動較大,菜類品種又繁多,當西蘭花漲價,可以改食菜心;相反雞蛋不易找到替代品,所以市民對於蛋價高企更加「有感」。

頻頻斷貨 全球同「荒」

據家庭主婦及主夫們反映,現時超市雞蛋價格普遍較數月前加價一成以上,比起2021年累計昂貴超過兩成。尤甚者,部分受歡迎雞蛋品種,包括日本蛋、泰國蛋等,近日頻頻斷貨,有些主婦主夫們特別為此開設「雞蛋群組」,互相通風報信,一見有貨就立刻搶購。

事實上,「蛋荒」屬世界各地共同頭痛難題。例如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公布,紐約市場雞蛋平均批發價上星期達到每打(12隻)2.65美元,較前一周加價0.2美元或8.2%,更比去年同期漲價接近50%。《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都形容,美國繼「能源危機」後,現正面臨「雞蛋危機」(Egg Crisis)。

另據中國農業部統計,今年2月份內地主產區雞蛋均價達每斤4.38元人民幣,按年升16.8%,處於近10年來最高水平。特別是內地目前經濟弱,就業壓力大,恰逢被視為主要營養食品的雞蛋漲價,令百姓更感百上加斤。在抖音平台上,不少網民赴其居住地區的超市拍攝追蹤雞蛋售價變化,慨嘆快將「蛋也吃不起」。

本港消費者酷愛「日本蛋」,據日本養雞協會統計,去年銷往香港的雞蛋達4.1億隻,獨佔該國92%雞蛋出口量。這數字相當於每個香港人平均每年消耗55隻「日本蛋」,即使考慮到部分雞蛋用於轉口,仍屬相當驚人。偏偏日本正是「環球蛋荒」重災區之一,雞蛋價格飆至近30年新高,按年漲幅逾100%;最近當地超市也「缺蛋」,丸龜、Gusto等連鎖餐廳宣布停售以雞蛋為主的菜式;著名零食「白色戀人」亦因蛋白供應不足,被迫減產及暫停網購。在此情況下,日本對香港的雞蛋出口難免大受影響。

供應鏈弱 價格飆升

歸根究柢,「蛋荒」有兩大直接原因。首先是禽流感自去年起在世界各地肆虐,單計美國和日本已分別有逾5700萬隻和超過1000萬隻家禽死亡(中國未公布相關數字),屬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疫情,導致負責「生蛋」的母雞供應大減。其次,養雞主要用玉米、小麥、黃豆為飼料,去年2月份爆發的俄烏戰爭令相關穀物價格猛升,雞農不得不把成本轉嫁予消費者。

這亦反映目前環球供應鏈依然脆弱,例如隨着俄烏戰爭導致穀物漲價,各國動用戰略儲備,確保民眾「食得飽」,原以為成功化解危機;豈料「顧得頭顧唔到腳」,想不到連鎖效應造成雞蛋短缺、蛋價飆升。由此可見,全球一體化供應鏈環環相扣,既長又複雜,只要有一環失常,都可能產生意外後果。所以各國央行及投資者對於「通脹受控」,不宜太早掉以輕心。

有人打趣說,面對蛋價高漲,可否買些「雞蛋期貨」對沖一下?但有別於石油、黃金、大豆等商品,雞蛋一來保質期相對有限,二來不同地區及農莊出品貨色的質素和價格也可以差距甚大,難以形成統一期貨市場。美國芝加哥商交所(CME)曾經提供雞蛋期貨買賣,但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停運;目前主要只有中國大連商交所設有雞蛋期貨產品,不過每日交投稀疏。

相對來說,更容易押注的可能是「雞蛋概念股」。例如在A股掛牌的曉鳴股份(300967.SZ)、民和股份(002234.SZ)、羅牛山(000735.SZ),均屬內地主要雞蛋供應商,近期備受追捧,股價逆市攀升。另外,阿里巴巴(09988)創辦人馬雲早前與泰國首富謝國民往來甚密,後者掌管的卜蜂集團正是泰國以至東南亞最大養雞專業戶之一,未知雙方有否探討增加雞蛋產量。

值得注意,港府已在2006年修例,禁止任何人未經許可而散養活家禽(包括雞、鴨、鵝、鴿、鵪鶉等),違者可被罰款5萬至10萬元,故即使家中露台夠大,也別妄想自行養雞、每日嘆新鮮蛋;倒不如多留意超市雞蛋行情,趁有貨買定合理儲備。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