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20日

專訪

DWS:涉足新能源取決減碳貢獻

環球可持續發展意識抬頭,機構投資者較以往更有興趣涉足能源相關前沿科技項目。負責協助機構投資者以私募股權形式投資新能源行業的DWS可持續性投資董事總經理陸美珩【圖】表示,部分能源科技項目的投資回報難以衡量,但不少機構投資者仍會因應社會責任等因素,參與這類投資。

新能源行業投資選擇繁多,陸美珩指會先了解投資者背後投資重心為何,再根據對方的興趣與風險承受程度,物色適合投資。投資者想要達到的關鍵績效指數(KPI),可以是投資回報、社會貢獻,以及環境影響等。「有些公司認為自己有社會責任,因此把部分資金投放至這方面,期望於氣候變化上能夠取得可量度的影響。」她說。

回報難衡量 留意發展年期

新能源行業不乏前沿技術,例如是收集二氧化碳再把其儲存起來並與空氣隔離的碳捕集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利用到可再生材料和廢料的可持續航空燃油等。陸美珩坦言,這些項目的投資回報難以衡量,相關投資也需要更大風險胃納與更長投資期。以氫能為例,技術仍處發展期,隨時需要8至10年,才會研發出較具經濟性的發電方式。

另一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已發展至可達自負盈虧的階段,但論規範化程度最高的新能源,仍要數風電與光伏。風電與光伏發展成熟且風險較低,可為投資者提供相對穩定的投資回報,有關項目亦適合目標是取得綠色證書以助企業降低碳足跡的投資者。

可吼電動車及儲能技術

過去兩年中國的風電與光伏企業,已可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提供合理回報。鑑於中國過去數年每年投資約800至1000億美元(約6240至7800億港元)在新能源發電上,涉及興建發電廠及更新電網等,陸美珩相信,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的目標能夠實現。

此外,中國在氫能、核電及生物燃料方面也擁有相當多發展,國家甚至有政策支持房地產發展商有效運用地熱能推進暖氣。至於近年火熱的電動車,陸美珩說,已達技術成熟階段,但電池技術仍時有更新,是一個不俗的投資範疇。其他新能源投資項目方面,儲能技術也值得留意,該項將能量儲存起來並在有需要時使用的技術,有助應付數據中心營運等長期耗能需求。

採訪、撰文:余倩敏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