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
國統局今早10時將發布2022年第四季及全年經濟增速,肯定受疫情困擾而進一步回落。市場普遍預期去年第四季增速大幅放緩到1.3%至1.7%左右(去年第三季增速為3.9%、首三季按年增3%),全年增長料介乎2.7%至3.2%,遠遜政府設定的約5.5%增長目標。由於第四季正值疫情進入高發期,相信今天同時發表的12月零售、工業增加值,均有可能錄得負增長。
另一方面,國統局昨天公布全國70個城市12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其中沿海大城市的北京、上海,12月新樓按月漲幅,都較11月回升0.1個百分點;而廣州、深圳的按月跌幅,亦分別收窄0.1及0.2個百分點。反映當前樓價跌幅整體未再惡化擴大,主因或與疫情高峰期漸去,而政策上「三支箭」及保交樓等混合拳成效漸顯有關。
不過2022年全年計,房地產銷售額極大可能仍錄得負增長,相信樓市復甦,最快要待疫情過去,在第二季始有望止跌回穩。
儘管如此,A股昨天全線急彈1.01%至1.86%,其中滬指一舉收復3200點,主要是外資持續大手提早入市有關,昨天北上資金淨流入多達158.43億元(人民幣.下同),踏入新一年以來,只有一日錄得小額淨流出,近9個交易日連續淨買入累計近800億元,與去年全年淨買入的900億元相去不遠。
事實上,外資早於去年11月開始「撈底」,因內地不斷優化放寬疫控,同時在樓市、平台經濟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調整。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16日)同黨外人士座談並共迎新春時,再重申強調要「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即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等重大問題……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增強民營經濟發展信心」。
特別是內地於1月8日起開關,令投資者憧憬經濟有望重拾上升軌,亦帶動人民幣由早前的無力變無敵,美滙指數由114.78跌至昨天的102.43水平,離岸人民幣則由7.3745低位反彈至曾高見6.6978,昨晚則回調370點子,回到6.74區間;在岸價昨早雖一度升破6.7關,相較去年最弱時累計反彈近6000點子,惟昨天收市時高位回吐182點子,報6.7281。人民幣兌美元在過去兩個月已升值逾8%。
今天有7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人行昨天雖然未有「減息」(繼去年8月「減息」10個基點以來,MLF利率已連續5個月不變),卻連續第二個月超額續做MLF,投放7790億元。有猜測認為,以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疫後經濟復甦,相信已是基本政策,但減息時機可能要3月中旬,李強接任總理時才「出手」。
不過,在減稅降費方面似乎仍將延續,財政部、稅務總局昨發出兩項公告,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單獨計稅的個人所得稅優惠,以及滬港、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和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有關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自今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繼續執行。
此外,副總理劉鶴18日(周三)將與美國財長耶倫在瑞士蘇黎世會面,未知在中美貿易上有否突破性發展。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會財局保留「執業資深會計師」稱謂 |
上一篇: | 山水水泥預警上年利潤跌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