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2月28日

方保僑 科網人語

從無知恐懼活到2023

香港自2020年初爆發新冠疫情以來,轉眼間已三年,當時情景仍歷歷在目。猶記得2020年1月我人在美國,得知疫情嚴重,已在當地搜購口罩。到2020年2月農曆新年期間,疫情陰霾籠罩香港,大家對新冠病毒一無所知,只能紛紛搶購酒精和口罩等防疫物資,每天都活在惶恐之中。

新冠疫情擴散速度快,2020年3月世界衞生組織已定性是次疫情為「全球大流行」,卻要到同年11月,輝瑞才公布第一種測試中的疫苗,於2021年初陸續有國家替民眾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可是疫情變化遠比疫苗開發來得快,數年間出現多個不同變種病毒,把疫情多次推向高峰。

病毒不斷變異,傳播能力愈來愈強,感染後出現重症的機會則下降。當全球有很多人已接種疫苗,又或曾感染,從而形成天然屏障(即群體免疫),疫情也就慢慢看似沒那麼嚴重。2022年初,歐美等國家進入復常階段,包括取消入境檢疫限制、解除口罩及其他防疫禁令等,為重啟經濟踏出第一步。香港在今年10月亦解除部分防疫措施,雖未能即時與內地通關,但港人已急不及待到外地旅遊或公幹,經濟復甦總算看到一點曙光。

中國呼吸疾病權威專家鍾南山,早前在全國高校抗疫大講堂的講座中表示,新冠病毒變種Omicron的死亡率,降低到相當於季節性流感,而且實際為上呼吸道感染,簡單而言應稱為「新冠感冒」。這當然不代表大家可以鬆懈,因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後,有機會引致重症,香港也未解除口罩令。有專家估計,目前應該只有約一半港人曾感染病毒,仍未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如今與內地通關在即,澳門率先解除入境核酸檢疫,相信香港很快會跟隨,屆時每日感染數字可能持續上升。現時急症室接收的病人急增,病房及人手再次緊張,黎明前的黑暗可能很快出現,大家要密切注意。

筆者在有生之年見識到是次「疫情大流行」,回首過去,大家從中學懂什麼?如何挑選口罩?如何避免感染?還是如何為隔離作準備?疫情初期,大家對病毒一無所知,引起恐慌在所難免;當逐漸了解這病毒後,焦慮和恐懼感會逐漸減少;病毒看似揮之不去,大家就變成「與病毒共存」。現在朋友見面時的話題,離不開關心大家「是否曾感染」,甚至是「有否第二次感染」等等,非常無奈。

今次疫情的源頭眾說紛紜,大部分科學家認為病毒的自然宿主應該是野生動物,再通過另一種中間動物宿主(例如蝙蝠)傳播給人類。同時,疫情期間大量採用的醫療物資及廢物無法循環再用,恐會造成生態大災難。因此,2023年是人類在復常曙光中,好好反思如何停止傷害地球的一年。

方保僑_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