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2月5日

學者倡先搶企業 增優惠吸創新型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及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表示,許多國家都在積極搶企業、搶人才,相信中國內地在放寬動態清零後都會加入對企業及人才的競爭。他認為,香港短期內應先集中搶企業,且企業選擇在港設點,亦會帶動其高中低層員工來港,建議推出措施吸引國際創新公司來港,例如降低科學園區的勞工成本,及稅務優惠。

鄧希煒提到,香港在吸引國內龍頭企業上,應強調香港的現有優勢,包括與國際的聯繫、融資方便、零關稅及出入自由等。他稱,內地政府會藉補貼支持重點企業發展,香港要吸引這些內地重點企業,除了免稅,亦可提供補貼。

在吸引人才方面,鄧希煒指出,要吸納重點企業的高端人才,除了要提供優厚薪酬,也要處理好人才的住屋及子女教育問題,並要說明香港長遠在創科發展的藍圖及配套。

藉科技帶動再工業化

鄧希煒指出,香港當前經濟發展的挑戰,除了房屋問題,亦面對產業單一、中美關係惡化及全球經濟放緩等問題,不能再單靠金融和出口等傳統產業,有需要作升級轉型,而再工業化便是經濟轉型的最佳選擇。

他直言,香港應推動以科技帶動的再工業化,例如新物料、生命科技等領域,因香港的基礎研發優秀、有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可補充內地在這方面的不足,與大灣區的合作,將有助促進香港的再工業化。他提出,香港在再工業化上有成本高、製造能力不足的局限,故此可集中於自動化及針對高增值產品供應鏈中的高端活動,例如人造衞星的代工組裝。

採訪、撰文︰陳詠賢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