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
香港改行「0+3」檢疫之後,久餓旅行的市民紛紛整裝外遊,不少年輕人更開展Working Holiday。「十一黃金周」期間,內地也出現另類「工作假期」機會,大批旅客在新疆遭遇「封城」滯留,當地政府安排他們「留疆工作」,實行旅遊變就地打工,為祖國建設邊疆,適逢國慶格外有意義。講笑歸講笑,事實是今次黃金周期間,內地有多達4.22億人次出遊,連剛「解封」不久的海南省也人頭湧湧,結果該省再爆疫情啟動「靜態管理」,令旅客們又一次「中伏」。為何人們仍甘冒「被封」風險也要去旅行?這恰好印證了中國旅遊業、消費市道以至整體經濟韌性所在。
話說新疆在黃金周期間疫情反彈,每日有近百宗確診個案,當地烏魯木齊天山區區委書記李紹忠、高昌區區委書記朱劍軍、水磨溝區區委書記宋斌等「三區領導」已因抗疫不力被免職。與此同時,新疆自上周二起實施「臨時全域靜態管理」,絕大部分離疆巴士、火車及飛機航班被取消,大批黃金周遊客滯留,未知幾時可踏上歸途。
助滯留者就業 引網民聯想
上周四召開疫情防控記者會時,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區長丁誌軍提到,滯留的外地旅客可考慮「留疆就業」,當局將聯繫用工需求企業,促成務工人員和企業「雙向奔赴」。此言一出,立刻在網上掀起熱議。一來不少人擔心這代表新疆不知何時「解封」,當地政府才需要安排旅客留下來就業。再者,新疆作為中國邊疆,向來存在拓荒傳統,例如1950年代「八千湘女上天山」,近年又流傳所謂「強制勞動」,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舉例說,有人「腦洞」大開,懷疑新疆此舉屬「請君入甕」,先是中門大開歡迎旅客來訪,然後禁止離疆,引導他們留疆就業,工種包括摘葡萄、生產棉花,藉以填補勞動力不足。還有網民對這項政策進行「二次創作」,謠傳旅客留疆工作之餘,獲當地政府配對伴侶,協助成家立室,變成「留疆戀愛」、「留疆結婚」、「留疆生仔」一條龍服務。
面對謠言滿天飛,新疆政府周六(8日)深夜發文澄清,指部分網絡媒體「曲解(政策)原意,引發誤讀」,強調當局政策主要針對滯留旅客中的外地務工人員,收集他們的就業意向,可代為聯繫相關企業,提供電路、焊接、廚師、木瓦匠等工作機會。
換句話說,新疆政府確實有建議滯留旅客考慮就地就業,並願意提供協助,但純粹出於好意,全屬自願性質,避免有些旅客在滯留期間「手停口停」,可算是一項德政。至於網上別的說法,只屬以訛傳訛,絕無其事。
事實上,據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今年十一黃金周7日連假期間,內地出遊人次達到4.22億(包括跨省、跨市及近郊旅遊),儘管較去年同期減少18.2%,但在近日疫情復熾、全國多地「封控式管理」之下,這個數字仍帶來驚喜。
國人蜂擁出遊 證旅業韌性
就像海南省今年8月曾經「全省封控」,導致大批暑假旅客滯留超過7日,被迫「硬食」天價酒店費用,當時引起全國關注,不少人都表示短期內不敢在國內旅行,避免「去玩變坐監」。豈料時隔未夠兩個月,好了瘡疤忘了痛,今年十一黃金周海南省再度迎來熱鬧場面,累計接待133萬人次外來旅客。最不幸的是,海南省在黃金周期間果然再爆疫情,省會海口市自上周四起啟動臨時全域靜態管理,又一次令大批旅客「中伏」滯留。
除了新疆和海南,雲南、四川、廣西等旅遊勝地在黃金周也人聲鼎沸,很多旅客同樣遭遇「點穴」,不少苦主鼓譟,西雙版納機場甚至要出動「持槍大白」制止旅客抗議。
值得留意的是,現在誰都知道內地地方政府為了「動態清零」動輒封城,特別是有過8月份海南省「圍封旅客」這個活生生的教訓,但為何在十一黃金周仍有多達4.22億人次旅客甘於冒險出遊?
講到底,與香港人一樣「餓旅行」3年,內地民眾也納悶無奈,況且他們很多人都在居住城市經歷過長期封控,難得有黃金周7日連假,即使冒險也要出外透透氣。再者,正如筆者此前在〈中國人愈來愈有錢〉一文指出,今年上半年內地個人銀行戶口平均增加約1萬元儲蓄,增幅乃前所未見,這反映疫情雖令經濟重創,惟中國人向來「愛儲錢」,不少人家底甚厚,有能力消費,問題只在於有沒有機會,在黃金周花數千元去個旅行實不為過,可是沒料到會踩雷。
這亦突顯中國消費市道及整體經濟始終存在韌性,倘若今後幾個月能夠避免「過度防疫」,配合國產新冠特效藥獲批發售,封控措施逐步放寬,讓民眾對前景恢復信心,隨時可爆發「報復式消費」。屆時各省市可推出真正的「國內Working Holiday」政策,吸引年輕人跨省旅遊兼打工,玩得開心不妨落戶安居,刺激消費順道補充人口、提振勞動力。香港政府若想「搶人才」,或可試試從擴大「旅遊假期」措施着手。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