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
近年各國積極檢討城市環境規劃及市民的生活質素,不少主要城市提倡或實施「一刻鐘城市」(15-minute City),其中法國巴黎在2020年提出並實踐計劃,鼓勵以步行或單車移動,推進國家減排步伐,同時減少市民在交通方面花上過多時間,轉投至其他有益健康或促進經濟的活動。
「一刻鐘城市」有別於傳統的功能分區原則,在科技通訊發達的情況下,強調市民能在15分鐘的移動範圍內,滿足大部分生活和工作所需,同時透過各式社區主導規劃,多元使用不同空間,例如周末開放校園作休憩用途,提升社區凝聚力與資源效率,加強城市的適應力。
內地80試點 衍生消費新模式
中國商務部去年5月提出「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解決商業分布不均及設施老舊的問題,鼓勵商住、消費、生活及社區等元素融合,達至社會多元化發展。政策提出至今,全國共有80個試點地區,其中上海長寧區及普陀區試點剛好滿一周年,並先後加入其他試點。
縱使生活較便利,區內外賣訂單竟不跌反升。根據內地媒體數據,上海去年新增1078間民生類品牌零售店,新改建2577個早餐網點及25個智慧街市,而去年9月起的外送及外賣自取訂單數目按年大增67%。業內人士認為,網上即時零售及「一刻鐘城市」形成新消費模式,進一步提升商界O2O(線上到線下)的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