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24日

港大倡降簽證門檻吸人才
構建大都會願景 推產業政策

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表示,香港的競爭優勢在於人力資本、專業服務和誠信標準、各種無形資本優勢,以及法律制度;香港應透過招聘海外人才及投資本地人才擴充知識人才庫,而降低入境簽證門檻以吸引國際人才是重中之重。

透過「買與借」形成氣候生態圈

他說,香港必須構思大都會願景,在未來25年容納1000萬人口,故為每年引進10萬人,應設法網羅人才。

港大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鄧希煒指出,人才有3種來源,本地自行培訓需要時間,但可重金禮聘「收買」,或者鼓勵企業來港開設分公司以「借用」當中的人才,相信先透過「買」及「借」形成氣候、生態圈,人才問題自然得以解決,故首要以產業政策增加勞動力需求。

港大經管學院院長兼經濟學講座教授蔡洪濱認為,本港正面臨特殊時期,變局下出現重重挑戰,經濟困難且中長期增長動力減弱,而未來的發展方向仍有待明確;政府應及時推出刺激政策,幫助香港回復長期發展軌道。

王于漸:香港已響起警號

對於本港的金融中心排名不敵新加坡而降至第四位,王于漸認同本港情況已響起警號,但認為僅是疫情之下的短暫變化,故只要採取類似新加坡的防疫政策,人才自然會回來,經濟地位也會隨疫情消失而恢復往昔。長遠而言,金融發展仍要做好創新服務,例如在綠色金融方面努力打破缺口,而且要發展新產業、願意開放門戶,以及讓房屋資源有效運轉,例如房委會不應只讓合資格單位免補地價出租予輪候冊人士,而應允許任何人租用。

談及政府放寬機場到港旅客入境檢疫至「0+3」,王于漸稱,下一步應以科學實證基礎研究能否放寬至「0+0」,相信只要不會對社區造成嚴重健康後果時,便是時候執行「0+0」方針。

港大經管學院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2」,就香港經濟政策的主要範疇作出分析並提出新舉措,當中輯錄8篇文章,內容包括香港經濟未來方向、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創建優質工作之城、建立國際碳交易樞紐角色、推動創科,以及房屋問題和北部都會區發展等。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