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3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中國網企「每日憂心」

股票升升跌跌不出奇,但若有一家公司上市短短一年多,股價累瀉逾99%,那就相當罕見。中國第二大新鮮電商「每日優鮮」去年6月在美國Nasdaq掛牌至今,股價由13美元跌至0.1美元,該公司近日還進行「暴力裁員」,導致投資者及員工「每日憂心」。這背後關乎中國科網業遭受疫情和「鐵拳」監管雙重打擊,此前大行其道的「燒錢+融資」模式不再行得通,很多根基欠穩的玩家現正面臨大浪淘沙。

昨文〈企業家動起來 不准惡意躺平〉談及內地創業者似乎出現斷層,大批八十後創業人士要不「急流勇退」,要不深陷重大事業危機,每日優鮮的創辦人、大股東兼CEO徐正(1981年出生)是其中一個例子。憑着贏得全國奧數比賽冠軍,徐正以15歲之齡入讀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被形容為天才少年。他畢業後加盟聯想(00992),28歲便升任總經理,及至2014年離職創辦每日優鮮。

「燒錢+融資」無以為繼

徐正自立門戶之後繼續順風順水,每日優鮮很快成為內地僅次於阿里巴巴(09988)旗下盒馬鮮生的第二大新鮮電商,截至2019年擁有超過2500萬活躍用戶。該公司先後獲得騰訊(00700)、高盛、中金、阿布扎比投資局、老虎基金等著名機構入股,累計融資接近150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為中國最受看好的「獨角獸」之一。尤其騰訊連續5次參與融資,躋身第二大股東,外界也把每日優鮮視為「企鵝系」在新鮮電商領域抗衡阿里的排頭兵。

顧名思義,每日優鮮標榜「每日」把「優質」而「新鮮」的食物送抵客戶府上,由落單到收貨最短只需30分鐘。這種服務速度從盒馬鮮生以至美國Amazon迄今仍難以做到,每日優鮮卻可締造「神速」,靠的是其獨有「前置倉」營運模式。

簡單來說,每日優鮮在全國20多個大城市5000多個主要小區建立了小型倉庫,憑着大數據預測各區住戶每日想買什麼,預先填滿貨架。作為比喻,假設某電商公司在香港太古城區設有「前置倉」,該公司預測區內街坊今日會買哪些肉類、海鮮、蔬菜和生果,早於凌晨便準備好相關種類食物,所以太古城住戶每次落單都可在30分鐘內收貨,隨時快過自己落街買餸。

除了「快」,每日優鮮還強調「平」,透過大幅度補貼,確保其產品價格比實體超市便宜一截。換言之,該公司出售的食物既「優質」又「新鮮」,兼且售價「夠平」,送貨「夠快」,難怪在高峰期獲得超過2500萬活躍客戶幫襯。

然而,大數據預測始終無法100%準確,「前置倉」模式難免造成浪費和損耗,再加上倉租、送貨成本,以及減價補貼,每日優鮮一直都在做「蝕本生意」。根據招股書,該公司在2018、2019、2020年分別虧損22.3億、29.1億、16.5億元,2021年首三季更蝕30.1億元,短短3年多輸近百億元。

「勁蝕」原本未必是問題,事關中國科網業此前熱中於「燒錢+融資」模式,先憑大灑金錢狂掃市場份額,再憑市場份額不斷融資支撐營運,然後期望有朝一日成為市場霸主,扼殺絕大部分競爭對手,得享寡頭壟斷及規模效應優勢,希望「蝕頭賺尾」。從電商、打車、外賣到FinTech等領域,這種玩法都成為中國業界主流,在2019年之前大行其道,很多網企「蝕得愈多,估值愈高」。

不過自2019年起形勢逆轉,一來新冠疫情重創各行各業,二來在「鐵拳」監管政策下,內地科網行業融資環境陷入寒冬。這意味很多網企「燒錢」愈來愈勁,「融資」卻無以為繼,原本那條方程式不再行得通。

理論上,每日優鮮可趁「封城」為客戶送食物上門,務求「化危為機」,這正是盒馬鮮生此前幾個月成功實行的事情。可惜每日優鮮未如盒馬鮮生擁有成熟物流基建體系,空具「前置倉」,卻無法突破難關把食物運抵每一倉庫。因此,該公司業務在疫情期間嚴重受挫,截至去年底的活躍用戶收縮至僅500多萬,經營虧損變本加厲,並把大片市場份額拱手相讓予盒馬鮮生。

裁員拖糧 股價累插99%

上文提到每日優鮮自成立以來累計融資接近150億元,但該公司由2018年到2021年第三季累蝕近100億元,而去年第三季以來經營環境更趨惡化,其手上資金恐怕接近「燒光」。每日優鮮上周傳出「暴力裁員」,數以百計員工被即時通知解僱,卻未獲任何法定補償,甚至還遭拖欠薪金。與此同時,該公司未能在限期前公布2021年業績,延宕至今,遭到Nasdaq交易所除牌警告。

面對內憂外患,每日優鮮股價急瀉,由去年6月上市招股價13美元,到本周一(1日)一度跌至0.086美元,收報0.1美元,累瀉逾99%,市值只剩2000多萬美元。最慘的是,該公司其實在去年上市前已面臨資金鏈斷裂,但在最後關頭獲得青島市政府基金注資20億元續命,青島當局由此獲得8.7%股權。可惜20億元不夠每日優鮮「燒」多久,青島當局手上股權現時僅值約1500萬元人民幣,累計貶值九成九,幾近「清零」,國有資產損失慘重,不知有沒有官員好像「晶片大基金」負責人要被問責。

曾經的「天才少年」徐正近日被傳「跑路到香港」,他澄清早於創業初期已隨父母申請移居香港,惟目前仍在北京尋求挽救公司。每日優鮮只是中國科網行業縮影之一,隨着「燒錢+融資」模式不再奏效,而經營及政策環境又遲遲未改善,很多投資者及員工恐將「每日憂心」。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