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
全球天氣酷熱,「雪糕」也成為熱門話題,繼中國「帶貨一哥」李佳琦疑因一杯雪糕被無限期封殺之後,內地品牌「鍾薛高」推出索價每杯66元(人民幣.下同)的貴價雪糕備受爭議,茅台集團近日亦加入戰圈,旗下雪糕被炒至每杯250元,可見原本老幼咸宜的雪糕市場也掀起炫富風氣。內地去年雪糕銷售額達1600億元,按年增長8.8%,已成為全球最大市場,但人均消耗量仍遠低於歐美國家,皆因中國養生概念不喜「寒涼」,不過隨着天氣愈來愈熱,將有很大增長空間。
本欄周一的〈中國人愈來愈有錢〉一文,筆者不少朋友表示難以置信,事關他們從新聞上看到內地在疫情之下很多人失業、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省市官員減薪、「爛尾樓」愈揭愈多,部分銀行儲戶也面臨「提款難」。但實際上,中國作為幅員遼闊的14億人大國,其經濟向來存在高度分化,不論整體景氣盛衰,總有些老百姓生活困苦,同時也有些人「有錢到你唔信」。
就如茅台集團近日染指雪糕市場,上周在深圳開設旗艦店,推出各款茅台酒口味雪糕,標榜含有1.6%至2%「53度飛天茅台」成份,售價最平也要每杯59元,最貴則達99元。結果該店開幕以來,門口長期排長龍,須派籌限購,還引來大批黃牛黨搶貨;有人在「小紅書」平台上提供代購服務,一杯雪糕連同乾冰加上運費,盛惠250元,依然十分搶手。
全球最大市場 去年銷售1600億
試想像,正當香港中環不少OL排隊買25港元的「兩餸飯」午餐,深圳卻有人搶購250元人民幣一杯雪糕,這是否代表香港人很窮、深圳人很富裕?答案是「資訊不足」,皆因這兩幕皆僅代表兩地經濟其中一點細節,難以反映全貌。
講到底,中國有14億人,即使假設僅10%「有錢」,也會創造驚人購買力。在茅台之前,另一國產品牌「鍾薛高」亦推出貴價雪糕,在超市及便利店銷售,售價高達每包66元,比起Häagen-Dazs、Dreyer's等外國品牌更加昂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市監局)上周在其微信公眾號發文批評「天價雪糕」亂象,該局將會加強規範不合理定價行為,並呼籲民眾「理智消費」。
據內地市場調查機構「智研諮詢」統計,中國去年雪糕(包括雪條和冰棒)銷售額達到1600億元,按年增長8.8%,屬於疫情下罕有錄得強勁增速的消費品項之一。這亦意味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雪糕市場,作為比較,歐洲和美國去年雪糕銷售額分別為217億美元和133億美元,折合約1466億元人民幣和899億元人民幣。據Grand View Research統計,去年全球雪糕市場規模約790億美元,到2030年可望增長至114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約4.2%。
雪糕屬於「非必需食品」,當一個人僅僅夠錢開飯,當然不會去買雪糕。所以一個經濟體完成「脫貧」、走向「小康」之際,往往也是雪糕市場增長最強勁的階段,尤其中國近年流行「炫富」,令「貴到離譜」的天價雪糕備受追捧。豪擲百元買一杯茅台雪糕,與其說為了品嘗獨特口味,很多人其實志在自拍打卡,放上「小紅書」及微信朋友圈炫耀一番。
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雪糕市場,但去年人均消耗量僅約3.5升,國際上排名中游位置。相比之下,紐西蘭、美國和澳洲每年人均雪糕消耗量達28.4升、20.8升和18升,堪稱為「熱愛雪糕」的國度,這亦顯示中國雪糕市場尚有很大增長空間。
從人均消耗量判斷經濟景氣
中國傳統養生概念很警惕「寒涼」,長輩們通常不會讓小孩吃太多雪糕,但近年國人飲食習慣日益「西化」及「中產化」,繼咖啡店成行成市之後,隨着天氣愈來愈熱,雪糕市場被視為大有商機,多個國際品牌也摩拳擦掌,想搶食這杯甜美冰淇淋。
例如「帶貨一哥」李佳琦今年6月3日直播期間,其助理捧出一杯「坦克造型」雪糕,數秒後,該場直播突然斷線,李佳琦至今未再露面。該款雪糕正是來自一個英國品牌,據估計為了搶攻今年夏季中國雪糕市場,於6月份重金委聘「李一哥」直播促銷,沒料到適逢「天安門事件」周年前夕,「坦克雪糕」疑似在政治上犯禁。
無論如何,中國雪糕市場前景備受看好,最重要是「貴有貴食,平有平食」,當一個國家大部分人在炎夏可輕鬆買得起雪糕消暑,該國經濟相信差極有限。未來幾年除了「克強指數」,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雪糕指數」,即人均雪糕消耗量變化趨勢,有助判斷中國整體經濟景氣和「全面小康」進度。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