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0日
河南的「假存款」事件,令人關注「擺錢入銀行」有幾安全,反映大家對內地銀行有時挪用存款不無擔心。山東省近日揭發一宗貪騙「案中案」,當地一名銀行行長為了讓女兒入讀好大學,挪用3.5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給予一個聲稱有辦法的人士;豈料後者原來是個騙子,行長女兒最終未能升學,同時東窗事發,行長被判監7年,騙子則判處無期徒刑。不少人對於案情難以置信,質疑銀行行長怎可能輕易上當,況且3.5億元足以赴外國入讀名校,背後或許有「案中案中案」。
行長挪存款 助女兒升學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轄下《檢察日報》報道,山東省濱州市某銀行行長李某在2020年被捕,事緣他於4年時間內先後26次挪用銀行存款,轉交予騙子趙某,總額達3.5億元。案件近日審結,李某及趙某分別被判囚7年及無期徒刑。
案情顯示,李某於2014年底認識來自內蒙古的趙某,後者得知李某的女兒準備參加高考藝術類考試,但成績未如理想,於是聲稱自己的姨丈是內蒙古高校副校長,並與教育部多位領導相熟,可以「走後門」幫助其女兒考上好大學。李某不虞有詐,翌年3月向趙某轉賬100多萬元「活動經費」。在接下來3個月,趙某又以「辦理藝考合格證」、「繳納保證金」等理由,多次向李某索款合共900多萬元。
先後繳付了1000多萬元,李某滿以為女兒可升讀名校,誰知道「噩夢」才剛開始。李某女兒在2015年7月獲安排進入北京某高校的持續進修學院,僅能就讀編外付費課程,不算正式大學生。李某向趙某詢問原由,趙某謊稱要先認購教育部發行的教育基金,方可為其女兒「轉正」,結果李某又再支付800多萬元。隨後由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趙某繼續以「跨省提檔」、「更改高考分數」、「二次購買教育基金」、「辦理學籍」等名目,累計向李某騙款多達1.5億元。
花費巨款之後,李某女兒始終未能成為大學生,同時這宗騙案進入「下半場」。自2016年11月起,趙某聲稱其協助李某女兒「走後門」升學的事件已受到中紀委調查,未幾他又冒充「反貪局長孫某」,與李某取得聯繫,向他索取約1.9億元「疏通費」,以洗脫其行賄罪名。
換言之,李某累計被騙款多達3.5億元,錢從何來?據調查,他利用職權偽造了26家公司的生產經營賬目,合共從銀行騙取3.5億元貸款,絕大部分最後落到趙某手中。趙某向檢察官招供,自己把騙取得來的款項用於購買物業、豪車、奢侈品,以及投資於酒店和網吧。不過直至案件審結,執法當局僅能追蹤鎖定約3000萬元財產,剩下約3.2億元依然下落不明。
情節離奇 存五大疑點
這宗案件公布後,隨即備受爭議,至少存在五大疑點:一、李某身為銀行行長,理應見慣世面、經驗豐富,怎會這麼輕易上當?二、他為何能26次從銀行騙取巨額貸款而未被察覺?三、3.5億元足以讓其女兒赴海外升讀名校,倘能調動這筆錢,何須在國內冒險「走後門」?四、李某身為公職人員,利用職權挪用銀行資金,造成國家財物重大損失,僅被判監7年,而趙某作為騙子被判終身監禁,雙方量刑理據何在?五、失蹤的3.2億元資金究竟到了哪裏,為何未能追回?
上述劇情倘若拍成電影,可能會有一個「神反轉」結局。舉例說,李某在銀行體制內濫權多年,隨着國家肅貪行動升級,自知難有好下場,他遂串謀社會底層人員趙某,實行自導自演,訛稱被騙,實際上把3億多元資金轉移到海外,供其女兒及家人使用,同時承諾會為趙某家人提供生活保障;透過扮演「騙案受害者」,李某換取7年刑期,表現良好的話,大約5年後便可出獄。
李某和趙某角色可考慮分別由周潤發和郭富城飾演,作為2018年奇案電影《無雙》之續集。當然,此番「案中案中案」劇情純屬虛構,卻似乎比官方案情更能令人信服,起碼沒有那麼多「硬傷」明顯疑點。
無論如何,這案件亦顯示內地銀行存款有時候真的很容易被別有用心分子挪用,難怪近來隨着經濟下滑、樓市低迷,銀行業頻繁上演「爆雷」事件。據統計,全中國有4600多家大小銀行,合共22萬多個銀行網點,不知當中還有多少個「李某」和「趙某」,又有幾多宗奇案尚待揭發。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