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11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安倍身先死 三支箭續飛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上周五在街頭遇刺身亡,可能為亞太區以至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帶來巨變。但在經濟政策層面,安倍早於16年前奠基的「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幾乎可以「蓋棺論定」,該套政策深刻地改寫了日本經濟面貌,獲得朝野派系共同認可;所以即使安倍逝世,至少中短期內,「三支箭」仍會繼續飛下去。相對而言,日本政壇目前最大懸念關乎外交戰略定位,意即中美兩強格局下,日本該站於光譜上哪個位置,這也將是安倍身後的最大變數。

安倍在2006年和2012年先後兩度拜相,合計執政接近9年,屬史上任期最長的日揆;同樣重要是他出身於政治門第,其家族在傳統「五大門閥」數一數二,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叔公佐藤榮作都曾執掌國政,因此安倍在日本政壇的地位與影響力遠超乎僅僅一個「前首相」。

經濟起死回生 政策廣獲認可

2006年初次執政期間,安倍內閣已提出「安倍經濟學」名稱和藍圖,但他在位一年便因病辭職,未及全面推展施政理念。2012年安倍再度拜相,此番執政超過7年(直至2020年又以健康理由提前卸任),可真正推行其「三支箭」政策,包括「積極的金融政策」(大規模量化寬鬆)、「靈活的財政政策」(擴大國家財政支出)及「促進改革的經濟政策」(喚醒民間投資)。

簡單來說,日本經濟自從九十年代初泡沫爆破後長期「迷失」,疲不能興,「安倍經濟學」嘗試對症下藥,其「藥方」堪稱集美式QE政策、中式基建救市大計,再加上結構改革之複合體。一方面,安倍堅持並加強「無上限」量寬貨幣政策,促進日圓貶值。另方面,政府憑着低息發債及調高消費稅獲取財源,繼而加大基建投資和福利開支,牽頭為呆滯的經濟注入動力。

與此同時,安倍針對日本社會一些根深柢固的頑疾推進改革,當中包括增加育兒援助、提高女性職場地位,鼓勵更多女性外出工作。事關日本此前經濟模式單一化,年輕人除了投身大企業做「社畜」,缺乏其他出路,不少人放棄競爭,索性「躺平」做繭居族(家裏蹲);「安倍經濟學」大力向startup創業與地方小經濟圈提供補貼,讓年輕人有更多的事業選擇。

這「三支箭」皆非石破天驚創舉,若干國家都有同類政策,但吹到天花亂墜也沒用,最終是看執行成績,而這正是「安倍經濟學」見功夫之處。先論GDP增速,日本經濟在2000年至2009年平均增長僅0.4%,長期原地踏步,到2010至2018年(新冠疫情爆發前)則提升至1.5%,儘管跟很多經濟體相比「不入流」,惟對日本而言已屬難能可貴。

此外,日本2019年的失業率僅2.2%,創近30年新低;即使在疫情爆發後,當地今年5月份失業率亦僅2.6%。誠然,日本近年失業率偏低關乎老齡化趨勢之下勞動人手不足,但數據顯示,勞動參與率由安倍第二次執政(2012年)之前的58%提升至目前的63%,增加足足5個百分點,反映其鼓勵女性就業、支持創業及促進出路多元化等措施奏效,協助更多人投身勞動大軍;日本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由2011年的90.7%,到2019年提高至97.8%,意味絕大部分「新鮮人」不難找到工作。

打工仔最關心薪水,日本工資中位數自1990年代初之後長期停滯,許多大企業連續十多年只有「凍薪」甚至「減薪」,「加人工」對於當地僱員相當陌生,而這種情況自2012年起展現轉機,打工仔開始每年有1%至2%加薪,月薪中位數由2012年約29萬日圓,到2021年增加至約31萬日圓。

正因如此,安倍經濟學的成績在日本國內基本上沒有爭議,在2020年接替安倍擔任首相的菅義偉,以及去年10月當選的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皆順理成章地延續安倍經濟學政策。例如近來在歐美央行接連加息之下,日本央行獨排眾議,堅持超低息量寬政策,坐視日圓(兌美元)在一年內貶值逾20%,背後依然是建基於「第一支箭」(積極的金融政策)方針。

外交定位未明 地緣政治添變

安倍斯人已矣,其最大政治遺產「安倍經濟學」在日本朝野仍將是不同派系共同認可之主流共識,至少在中短期內看不到改弦易轍的可能,「三支箭」繼續飛,或許直至其不合時宜為止。

相對來說,日本政壇現時最受爭議的非關經濟政策,而是在於地緣政治戰略,包括在中美博弈之間如何「揀位企」、站隊美國要「去到幾盡」,則未有共識;更進一步亦關乎日本自身國家定位,例如是否尋求「正常國家化」、把「自衞隊」正名為「軍隊」等等。

安倍在這些事務上被視為「偏右」,即傾向於「聯美抗中」以及推動建立「正常國家」。他雖已於2020年卸任,其實質影響力毫不遜於在任首相;所以若無今次槍殺事件,日本政治方向也許如同經濟政策大致底定,不管換誰做首相都分別有限。豈料安倍戲劇性地遇刺身亡,究竟會讓偏左勢力有機可乘上位,抑或會刺激群情激憤,令右翼進一步佔據主流,兩者皆有可能。在中美對峙及台海風雲之下,亞太區形勢原已令人神經緊繃,隨時衝擊環球投資市場,現在再添上一個巨大變數,未來一段時間恐怕更加風高浪急。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