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8日

回歸25周年

浸大卞兆祥盼中醫專科註冊制
回歸後納高等教育 求診年齡層漸廣

在殖民地年代,港英政府大力推動西醫融入華人社會,直至1997年主權移交後,中醫始日漸「抬頭」。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卞兆祥接受訪問時表示,香港回歸祖國後,隨着中醫納入高等教育,更注重研究,港人愈來愈接受中醫藥療法,惟尚未成為大部分人首選。他認為中醫未來要走得更遠,尚有許多需待「鬆綁」的地方,其中專科註冊是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學位課程改變師徒模式

中醫藥在回歸前未獲納入高等教育,浸大要到1998年才開設首個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榮譽)雙學位課程。自2001年起在浸大執教鞭的卞兆祥指出,中醫學課程大大改變傳統中醫訓練模式,「回歸前好多係徒弟跟師父,未必有一個好comprehensive knowledge structure(全面知識架構),跟番師父knowledge去做」,97之後在特區政府支持下,設立了系統性教學制度,學生亦可到內地實習接觸更多病種,有助提升中醫師的質素。其後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亦提供中醫學課程。

近年港人開始重視「治未病」觀念,以往主要是長者看中醫,現時擴展至更廣闊的年齡層。卞兆祥解釋,其中一個原因是針對中醫藥的臨床研究增加,「唔單止係古書上咁講,今日科學證據上我哋都有證據,話呢件事嘅作用係點」,從而建構中醫重視科學實證的形象,讓人們求診時更添信心。

未看齊西醫 冀職權寬鬆

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以批地形式建設綜合建築群,把香港發展成國際中醫藥中心(後被稱為「中藥港」),惟最終不了了之。卞兆祥形容,回歸25年來,中醫藥發展雖算突飛猛進,但仍有改善空間,例如中醫師至今尚未有權限轉介病人照X光、電腦斷層掃描(CT)及磁力共振掃描(MRI)檢查。他續說,政府推出中醫註冊制度,《中醫藥條例》1999年獲通過,數年後中醫師可為病人簽發病假紙,這反映中醫的法律地位被承認,因此希望當局盡快在職權上「做多啲寬鬆嘅地方」。

另一項需要「鬆綁」的,是中醫專科發展。根據目前制度,註冊中醫只可在稱謂後以括號註明全科、針灸或骨傷,換言之,內科、外科、婦科及兒科等全被歸類為全科。「搵腫瘤科醫生睇皮膚科,其實係唔啱嘅。」卞兆祥以簡單例子,道出現存制度的問題。他透露,浸大中醫學課程打從開始已分專科教授,故期望政府推出中醫專科註冊制度,預計2025年落成啟用的中醫醫院,可為專科發展提供一個重要平台【見另稿】。

薪酬架構有改進空間

卞兆祥坦言,中醫藥未成為大部分港人的求醫首選。問到中西醫何時才會被「睇齊」,他沒正面回應,但承認中醫師薪酬架構有很大改進空間,「畀佢哋一個更加好嘅認同」,不單有助吸納年輕人才,對整體行業發展亦非常重要,盼中醫醫院日後的薪酬制度可起「標杆作用」。

採訪、撰文:楊嘉莉、王迦玟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