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5日
2022年A股首個交易日意外地高開低走,「開門紅」落空,由於財政部已公布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今年底終止,年內補貼額較2021年減30%,令鋰電池板塊以至光伏設備、風電設備等板塊全線走低,拖累創業板指數重挫2.18%。不過三大分類指數全日走勢雖低迷,但滬深兩市仍有逾3300隻個股上漲,反映市場先沽出估值已高股份,轉為吸納低價股博反彈。
儘管新能源概念昨天備受沽壓,但相信中長線仍受國策扶持。工信部等5個部委昨天印發《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至2025年)》,目標到2025年,智能光伏特色應用領域大幅拓展,並提到鼓勵新建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築推廣太陽能屋頂系統。
另一方面,雖然今年將是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最後一年,而之前規定每年補貼規模上限約200萬輛;但最新發布的政策卻放開這個規模上限,而有券商早前估計,2022年內地新能源汽車銷量或可達550萬至600萬輛,業界因而估計在今年最後一年的補貼下,有望推動銷量有可觀的上升。
此外,去年驅動經濟復甦的零售、固投及出口的「三頭馬車」當中,固投的表現大落後,相信今年中央將會加大基建投資穩經濟。據官媒昨天公布,2021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489億元,較2020年疫情爆發時的7819億元按年下降4.2%,惟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突破4萬公里。據國鐵集團昨天公布,今年預計全國鐵路將投產新線3300公里(較2020年投產新線4933公里為少),對穩增長仍有一定貢獻。
總理李克強昨天在今年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推出兩大舉措,包括將全部行政許可事項納入清單管理,有利於減少制度交易成本,更大程度「利企便民」,但要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公眾健康的領域實行重點監管,並激發市場活力及社會創造力;而第二項舉措是決定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反映監管層已將防風險列為今年重中之重。
國常會上強調,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因此明確「使監管對誠信經營者『無事不擾』、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在推出的3項措施中,包括要求對低風險企業合理降低抽查頻次,對高風險或有不良紀錄的企業有針對性加大抽查力度。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常會上點名「對涉及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領域實行重點監管、全鏈條監管」,同時要求加強風險監測和預警,化解風險隱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冬海「去騰訊化」 |
上一篇: | 貿發局委張淑芬當副總裁 |